【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啟蒙階段,通過幼兒期科學教育活動萌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好奇心,積累科學經驗,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學方法與技能。在幼兒的身邊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現象和知識經驗。如:“什么不見了”這一活動作為小班的幼兒,也是經常見到的,但幼兒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這種現象。此活動提供給幼兒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地去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如: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溶解現象,同時,讓幼兒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被水溶解、有些物品是不可以被水溶解的,在觀察溶解過程中,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能初步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發現。
3.萌發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教師的操作材料:白糖、果珍、沙子,透明水杯3杯、攪拌棒、 笑、哭臉貼紙、抹布、記錄表
(2)幼兒的操作材料:果珍、沙子,透明水杯(幼兒人數2倍)、攪拌棒(幼兒人數2倍)、笑、哭臉、抹布(每組2個)。
2.經驗準備:
(1)有玩過沙子的經驗。
(2)知道糖和果珍的味道。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師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觀察與實驗的興趣。
1.出示白糖、果珍、沙子,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認識實驗材料,猜測實驗結果。
(1)請你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這是什么?
(2)把白糖放進水里,會發生什么?
2.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實驗結果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1)教師操作,幼兒觀察,并提問:
“杯中還有白糖嗎?白糖去哪了?”
(2)嘗試以笑臉、哭臉標記,記錄猜測實驗結果。
3.教師小結:白糖放進水里,通過攪拌白糖會消失不見,這種現象叫做“溶解”。
二、幼兒用果珍進行溶解實驗、并嘗試記錄。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1)幼兒猜測果珍放進水里會怎樣,并記錄。
(2)師幼共同操作。并提問:
“杯中還有果珍嗎?果珍去哪了?”
(3)教師做簡單的總結,并讓幼兒嘗試記錄。
三、幼兒用沙子進行溶解實驗、并嘗試記錄。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1)幼兒猜測沙子放進水里會怎樣,并記錄。
(2)幼兒回顧操作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指導個別幼兒,并提問:
“杯中還有沙子嗎?沙子去哪了?
(2)教師做簡單的總結,并讓幼兒嘗試記錄。
四、延伸活動
園內延伸:
(1)總結“溶解”現象,并鼓勵幼兒在科學探索區,繼續探索溶解的現象。
園外延伸:
(1) 鼓勵幼兒走進家里的廚房,與父母共同探索溶解的現象。
【活動反思】
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孩子具備一定的經驗,能夠準備的預測白糖的溶解現象。出示果珍時,幼兒進行猜測,果珍放到水里會發生什么變化?幼兒開始猜想,并帶著問題和教師共同動手操作。此次活動我通過三次實驗,通過感知不同材料在水里的一些現象,每次實驗層層遞進,教師有尺度的放手,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幼兒。本次的操作很成功,整個活動幼兒很喜歡,也很輕松,活動目的基本達到。
【小班科學活動《什么不見了》】相關文章:
上一篇:小班科學活動《橘子皮》
下一篇:大班科學活動《自制陀螺,轉起來》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