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图片一区-亚洲图片一区二区-亚洲图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图片综合区-欧美爱爱网站-欧美爱爱视频网站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幼教論文 > 美術論文

基于主題的幼兒園泥塑藝術特色項目的開發與實施研究

美術論文    日期:2017-10-25    作者:失心瘋〆
【www.fasang.cn - 幼兒園美術論文】

 研究的意義

1、泥塑對幼兒身心發展的意義。
泥塑是一門藝術,是人意識的再現。它能夠生動地表現人物、動物及各種事物的形態,是人類文化藝術創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泥塑以其質樸的造型、艷麗的顏色、夸張的表現而深受他們的喜愛。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部分,泥塑活動能提升幼兒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的能力。
泥本身具有濕潤柔軟和多變的特點,更能刺激幼兒手部觸覺的感受,而且能促進他們大小肌肉的協調發展。同時,產生立體、三維作品的過程也是兒童視覺空間與手協調性不斷發展的過程。泥本身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表現性、多變性,為幼兒提供了無限的想象和表現空間,操作的過程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控制力和滿足感,能起到疏解幼兒緊張或不良情緒的作用。
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泥塑活動不但能幫助他們認識事物,擴大視野,豐富情感,萌發美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而且還能豐富想象力,提高思維力和創造力,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泥塑對形成我園教育特色的意義。
我園是張廟地區一所普通的兩級幼兒園,十幾年前,曾經探索以舞蹈藝術為載體的教育特色,對傳統藝術教育“只重視表現技能和藝術活動的結果”進行過大膽地質疑,并初步形成了“重藝術興趣、重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重情緒大膽表達” 等獨特的認識,而這種藝術教育觀又與當今新課改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說,在當前學前教育的新形勢下,我園再次將藝術教育的另一表現形式——泥塑作為幼兒園特色項目來開發是符合我園園情的。同時,泥塑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它具有極為豐富而廣闊的文化內涵,它包含著現代信息和歷史之源的美的創造,它培育著我園所需要的真善美,又與我園的辦園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泥塑活動對我園的可持續發展及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3、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活動實踐研究的意義。
新《綱要》顛覆了傳統藝術教育將“模仿”作為教學手段,將“標準化”作為評價標準的教學方式,而把“自由表達”作為藝術教育的主要方式。基于對新的藝術教育觀及泥塑活動本身的特點的認識,我們在實踐泥塑特色項目時就強調:泥塑活動應為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要尊重每個幼兒獨特的想法與創造。然而在實施泥塑特色教育時,我們發現教師們的確開始有意識地削弱技術訓練的比重,但確陷入了另一個極端,即忽略技術的學習,而一味要求幼兒進行自由表達。的確,純粹進行技術學習是背離新《綱要》基本原則,舍本逐末的做法,但撇開技術、自由表達也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如果教師在泥塑活動中不給幼兒適宜的示范與指導,一味要求幼兒自己進行摸索與創造,幼兒就只能滿足于玩玩泥,而無法在藝術技法及能力等綜合素質獲得發展,而這又與我園在確立泥塑特色教育之初的設想是大相徑庭的。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將泥塑與當前二期課改的大環境相融合?如何在泥塑的自由表達與技術訓練之間達成平衡?如何在教師示范與幼兒自由創造之間達成平衡?帶著諸多的問題,我們覺得有必要開展《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特色項目的開發與實踐研究》,以逐漸形成我園以“泥塑藝術教育”為突破口的教改特色。在幼兒、教師獲得雙贏的同時,打造我園的品牌,推動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概念的界定
1、泥塑:是以橡皮泥、超輕土、軟陶等材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塑造成各種物體、動物、人物形象的藝術活動。
2、主題:是以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學習主題為課程內容的主線,打破學科領域的界限,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線索,有效地確定主題的具體內容,并創設相應的教育環境,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泥塑教育教學活動。
3、泥塑特色項目:包括泥塑集體教學活動、泥塑區域活動、泥塑親子活動
① 泥塑集體教學活動:是以泥塑為基礎,以新課程理念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指導,有計劃、有組織引導幼兒獲得泥塑經驗的一種活動。
② 泥塑區域活動:是以泥塑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為指導,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進行個體塑形創作的一種活動。
③ 親子泥塑活動:是以泥塑為媒介開設的親子活動,既能增進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交流,豐富家長科學育兒的經驗;又能培養孩子大膽自信的良好個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研究目標
1、構建幼兒園主題背景下各年齡段泥塑特色項目的目標體系,并梳理出一套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活動內容。
2、探索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集體教學活動與區域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藝術潛能,提高審美和藝術創造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通過課題實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專業素養,逐步形成幼兒園泥塑教育特色,進一步完善園本化課程。
 
研究內容
1、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發展目標。
2、基于主題的泥塑活動內容。
① 研究基于主題的泥塑活動的教材內容。
② 研究基于主題的泥塑活動的選材原則。
3、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集體教學活動與區域活動的有效策略。
① 探索各年齡段幼兒泥塑集體教學活動有效的指導策略。
② 探索幼兒泥塑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的原則。
③ 探索幼兒泥塑區域活動有效的觀察與介入策略。
4、基于主題的泥塑家教指導活動。
① 探索泥塑家教指導活動的形式。
② 探索有關家教指導活動的策略。
 
研究方法
1、文獻法:在研究過程中,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泥塑”、“泥塑集體教學活動”“泥塑區域活動”概念界定及方案的制定。
2、行動研究法:在研究探索泥塑藝術特色項目的研究中,圍繞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行動研究。并針對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以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進行分析、診斷,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促進教師對指導行為不斷反思,及時調整改善方案和行為策略,完善幼兒泥塑特色項目體系。
3、案例分析法: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幼兒在泥塑活動中的真實行為,并憑借自身的感覺器官或其它輔助工具,有目的、有計劃的記錄,并分析,從而獲得事實材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4、研習交流法:泥塑活動后,組織教師通過幼兒活動案例的分享與交流,碰撞教師的思維靈性,激活教師的教育智慧,探索幼兒泥塑學習的特點與規律,提升教師觀察與指導的經驗。
 
研究步驟
階段
主要工作
研究方法
2009、9
——
2012、12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學習理論,收集資料,設計方案,進行開題報告。
2、撰寫專題方案,進行專題可行性論證。
3、學習有關研究的文章,對現有情況進行分析,尋找策略進行階段性的評估。
文獻研究
 2009、10 
——
 2012、9
第二階段:實施和實踐研究階段。
1、根據方案進行小、中、大班幼兒泥塑活動的實踐操作,通過多種渠道實施多媒體技術在幼兒音樂活動中運用的策略與方法。
2、積累主題背景下泥塑活動的內容與指導策略,逐步積累相關的資料。
3、2011年6月進行中期論證,撰寫階段性實驗工作專題小結,成果報告。
現場觀察
實踐反思
行動研究
案例剖析
 2012、9
——
 2012、12
第三階段:總結評估階段。
1、整理材料,統計與分析。
2、總結分析三年的專題研究工作,完成專題總結,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
經驗總結
結果與分析:
一、    確立了基于主題的小中大班泥塑特色活動的目標。
目標是課程設計和操作的指向。本課題根據幼兒藝術教育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素質發展特點需要,鑒于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學習主題目標,建立了小中大泥塑特色活動的目標體系。順應兒童學習的需要。目標包括興趣,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技能技巧等,也包括促進幼兒道德、社會性個性發展等目標,使泥塑活動真正成為兒童表達情感思想,創造的過程。
年齡段
總目標
學期目標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小  班
了解泥的可塑性,初步掌握泥塑活動中團圓、壓扁、等基本技能,感受泥塑活動的快樂。
1、了解泥,喜歡泥,愿意與同伴一起玩泥,體驗樂趣。
2、能借助模具等輔助材料進行簡單的泥塑塑造。
3、愿意團圓、搓條、壓扁等簡單泥塑技能表現物體主要特征。
1、會用學習搓、團、壓等泥塑技能進行物體塑造,并樂在其中。
2、在教師的指導下,愿意將泥塑操作材料放回原處。
中  班
主動積極地投入泥塑活動,能大膽自信地用泥塑造物體的基本部分與主要特征,敢于表達與表現。
1、進一步感知泥的可塑性、表現性和多變性,對泥塑活動充滿興趣。
2、運用分泥、切泥、搓圓、壓扁、
揉等技能表現物體基本特征。
3、能較靈活地運用剪刀、刻刀等
工具輔助表現物體形象。
1、嘗試由平面泥塑作品向立
體泥塑作品轉換,積累一定的泥塑經驗。
2、欣賞泥塑作品,表達自己作品色彩美、造型美的感受。
3、學習有序整理自己的泥塑操作材料,養成物歸原處。
大  班
能用多種泥塑材料、工具或不同的表現形式塑造人物、動植物主要特征和細節;能圍繞主題,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泥塑作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積極參與泥塑活動,能大膽用多種泥塑工具與材料,用挖、綴、連接、雕刻等方法表現人、動植物的主要特征。
2、愿意與同伴一起圍繞主題展開想象,合作進行泥塑創作。
3、嘗試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熟練運用各種泥塑材料與工具塑造立體泥塑作品,作品有創意。
2、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根據某個主題情節發展進行泥塑表現。
3、能多元的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積累更多的泥塑創造經驗。
4、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泥塑操作材料。
二、挖掘了基于主題的各年齡段泥塑集體教學與泥塑區域活動的內容。
1、教材內容:
由于本專題旨在研究基于主題的幼兒泥塑活動,所以我們將上海市教委研制的《幼兒園新課程教材——學習活動》作為基礎教材,另外,將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幼兒捏彩泥》植物、生活篇與動物、人物篇,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軟陶藝術教育作為幼兒泥塑活動的首輔教材與參考書,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針對幼兒年齡特點進行了開發與再創造。
2、選材原則:
① 根據幼兒年齡發展特點選材:
在選擇幼兒泥塑內容時,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小班借助模具印刻基本形狀、借助生活中的輔助物品成形;中班簡單物品、玩具與植物;大班復雜動物、人物、創意塑造等。
② 根據幼兒技能發展需要選材:
在選擇幼兒泥塑內容時,我們尊重幼兒泥塑的技能規律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由此,我們將泥塑分為平面塑造和立體塑造兩類。
第一類:平面塑造。
A、模具印刻基本輪廓(適合小班);
B、自主制作基本形狀(適合中班)
C、想象裝飾組合(適合中班下、大班上)
第二類:立體塑造。
A、單一簡單物體的塑造。(適合中班)
B、不同神態、動態的多種塑造。(適合大班)
C、組合塑造。(適合大班)
③ 根據主題活動內容需要選材:
在選擇幼兒泥塑內容時,我們根據主題進展情況遵循與主題相匹配的原則。如:小班組在開展《娃娃家》主題時,就進行了“五彩圓子”“花色餅干”等內容的泥塑教學。在中班組《玩具總動員》主題進行過程中,我們選擇了讓孩子們制作“大鼓”、“玩具槍”、“飛碟”等簡單的立體玩具作為泥塑教學內容。而大班《動物大世界》主題中,我們則選擇了“有趣的熊貓”“龜兔賽跑”等有創意的作品。
(附小、中、大各年齡段主題背景下泥塑活動內容匯總)
主題背景下小班泥塑活動內容匯總表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小寶寶
娃娃家
橡皮泥真好玩
圓圓的餅、五彩圓子、
好吃的餅干、長長的面條
小兔乖乖
學本領
可愛的小兔
給小動物吃餅干
蚯蚓、小兔吃蘿卜
白天和黑夜
小花園
美麗的蝴蝶、毛毛蟲
美麗的花、紅彤彤的太陽
蘋果和橘子
好吃的水果:(橘子、葡萄
蘋果、香蕉)
小司機
小醫生
理發師
車輪咕嚕咕嚕轉
假發套、紅綠燈
聽診器、小汽車
雨天
好玩的水
夏天好熱呀
熊的家、拖鞋
傘、救生圈
冷飲專賣店
我的幼兒園
好朋友
蛋餃、豌豆、
飛機、好朋友
熊的故事
動物花花衣
熊、房子
蝸牛、魚寶寶
不怕冷
過新年
圓圓的冰糖葫蘆
年糕
 
主題背景下中班泥塑內容匯總表
主題名稱
教學內容
主題名稱
教學內容
我愛我家
電視機、書桌
筷子、小梳子
玩具總動員
飛碟、玩具槍
大鼓、乒乓球
我在馬路邊
(交通工具)
卡車、輪船
小汽車、飛機
幼兒園里朋友多
娃娃
玩偶
在秋天里
(好吃的食物)
辣椒、香蕉
菊花
春天來了
草、蝴蝶
蘑菇
在動物園里
小烏龜、小鳥
小刺猬背果果
小魚水中游
小瓢蟲
周圍的人
(常見的工具)
手機、手表
臺燈、掃帚
草房(平房)
寒冷的冬天
(過新年)
太陽、燈籠
新年樹
火辣辣的夏天
小涼帽、水桶
西瓜、冰箱
 
主題背景下大班泥塑活動內容匯總表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我是中國人
京劇臉譜、茶壺
民族娃娃、煙花
大阿福
我自己
我自己、小玩偶
好朋友相框
有趣的水
水杯、章魚
海里的魚
漂亮的魚
好玩的水槍
春夏秋冬
小青蛙和荷葉、
花瓶、小蜜蜂、
向日葵、 春夏秋冬
我們的城市
小鬧鐘
我們的城市
我喜歡的車
熱鬧的城市
動物大世界
小豬、熊貓
小猴、恐龍
兔子、龜兔賽跑
可愛的動物
有用的植物
南瓜、玉米
茄子、青菜
我要上小學
鉛筆、裝飾筆筒
名字也美麗
小書包、獎牌
二、積累了各年齡段幼兒泥塑集體教學活動有效的指導策略。
1、策略一:以情激學,激發小班幼兒對泥塑的興趣。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塑造技能上處于原始性體驗、感知泥土階段。他們在塑造時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無目的地玩泥,在任意地拍打、擺弄。為了更好地激發小班幼兒玩你的興趣,幫助小班幼兒獲得基礎的泥塑技能,挖掘小班幼兒的創作潛能,小班組開展了《主題背景下激發小班幼兒泥塑興趣的實踐研究》的實踐研究,通過創編生動有趣的兒歌和創設有趣的情景來增強小班泥塑集體教學活動的情趣性,有效地激發幼兒感知和學習泥塑技能的樂趣與積極性,拓展幼兒對泥塑作品的理解和表現力。
① 情境教學法
即以游戲做為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情境中,動腦、動耳、動手、動口,既滿足玩的愿望,又使泥塑活動充滿樂趣的一種方法。如:在“小兔吃蘿卜”的活動中,我們抓住小班幼兒喜歡玩“娃娃家”的心理特點,在活動中創設了“小兔的家”的環境,設計了“小兔過生日”的游戲情節來引發幼兒學習塑造蘿卜的興趣,最后又在“送蘿卜”的游戲中讓幼兒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再塑造的興趣。
兒歌指導法
即利用瑯瑯上口的兒歌,使幼兒更輕松、更牢固,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泥塑技能的一種方法。如:在“小蝸牛”的泥塑活動中,我們用兒歌“一段紅、一段黃,手拉手做朋友,推一推,擠一擠,轱轆轱轆卷起來,大大的房子做成了”;“大房子當中放,抬起頭,裝眼鏡、插觸角,小蝸牛做好了”幼兒邊念兒歌邊制作,不但有效掌握了制作蝸牛的方法,也使活動充滿了情趣。
③ 輔助材料添置法
即利用生活化的輔助材料(如:常見的綠豆、赤豆、吸管、牙簽、葉子等)來降低塑造難度,讓幼兒在體驗成功中激發塑造興趣的一種方法。如:在“蘋果”的泥塑活動中,我們發現單單靠團圓、壓扁、壓坑技能做出來的蘋果的形狀和橘子差不多。因此在仔細觀察分析蘋果的外形后,我們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又酷似蘋果葉子的黃揚樹葉子作為輔助材料來激發幼兒塑造的興趣。又如:在泥塑活動“小兔子”中,我們用卡紙剪成一對對小兔子的耳朵,并提供赤豆作為兔子的眼睛供幼兒使用,紅紅的赤豆裝在兔子的臉上,兔子的形象一下子生動逼真了。生活化的輔助材料能讓幼兒手中的作品變得更鮮活生動,即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激發了幼兒創作的興趣。
2、策略二:以教促學,夯實中班幼兒對泥塑的表現力。
從中班幼兒的特點來看,由于幼兒的手部精細肌肉的發育,手眼協調能力的增強,在小班塑造的基礎上,已經初步具有了立體造型的意識,有了初步的立體造型的意識,但由于幼兒認知能力、泥塑技能的限制,此時還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現自己對客觀事物的多種特征的表征與表現。針對以上現狀及幼兒的特點和實際,本學年我們開展了“新課程背景下中班幼兒泥塑表現力的實踐研究”,通過研究,旨在支持、鼓勵幼兒主動參加泥塑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泥塑技能,大膽表現、自由想象,發展和提高幼兒泥塑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① 觀察法
即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塑造對象,搜集、分析其感性特征,從而進行泥塑制作的一種方法。如:如泥塑活動“小鬧鐘”中,我們出示各種實物鬧鐘,讓幼兒觀察了解鬧鐘的鐘面、分針、秒針、外形等不同的特征,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拓寬了幼兒的思路。在我們有目的引導下,幼兒塑造出了小熊鬧鐘、小兔鬧鐘、大樹鬧鐘等,對物體的塑造能力獲得了提高。
② 重難點演示法
即教師針對每種塑造物的重難點通過投影儀進行著重示范講解,使幼兒獲得泥塑經驗的一種方法。如:在 “小瓢蟲”的泥塑活動中,我們發現在身體上裝上一對合適的翅膀是塑造成小瓢蟲的關鍵。于是,我們借助投影儀向幼兒展示了取泥的關鍵是與身體的泥平均分一樣大,制作翅膀的關鍵是壓成“大餅”后,用剪刀對著中線剪一半,然后包在身體上。整個活動就重點展示了這兩步,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幼兒去塑造,使活動的課堂節奏張弛有度,而幼兒的塑造表現能力也更精準了。
③ 立體圖示法
即教師將泥塑的塑造過程分解成若干步驟,并通過投影儀進行觀察與演示,使幼兒在自我探索與調整中獲得制作經驗的一種方法。如:在 “小鴨”的泥塑活動中,我們將小鴨子的塑造過程:身體→頭→翅膀→眼睛與嘴巴(細節),用已經塑造好的立體形式向幼兒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讓幼兒看著塑造過程進行自主塑造,有效提高了幼兒的組合安裝塑造能力。
3、策略三: 以思啟學,提升大班幼兒對泥塑的創造力。
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覺經驗發展,他們塑造的主題、表現的技能在不斷地提高,其泥塑造型能力、對客觀事物的概括能力、立體性的表現能力都逐步發展.運用泥塑表現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強了。但是這一時期的幼兒在活動中常常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對泥塑活動極有興趣,十分想表現,但由于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對藝術美的理解不夠,缺乏創造意識,因此常常不能行如所愿,無法正確表達。那么,如何讓泥塑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喜歡的活動,如何在泥塑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真正實現泥塑教育的價值?帶著這些問題,大班組開展了《新課程背景下大班泥塑活動中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實踐研究》,借助泥塑這一獨特的、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激發幼兒積極動手、動腦的興趣以及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獨創性,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① 平面提示法
即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圖片或步驟,使幼兒在相互質疑、共同討論,探索學習中,獲得泥塑經驗的一種方法。如:在“熊貓”的泥塑活動中,我們將熊貓的各種動態圖以PPT的方式進行了展示,引導幼兒在觀察外形特征的同時,感知各種動態不同的手腳位置,并引導幼兒用變一變、動一動的方式來進行塑造�;顒又杏變旱膭撛炝Φ玫搅顺浞值募ぐl,有熊貓睡覺、有熊貓玩球、有熊貓吃竹葉、還有熊貓大力士……,真是千姿百態,非常有趣。這一方法比較強調幼兒自主發現、探究學習,充分體現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② 實物寫生法
即讓幼兒自主觀察實物,探索發現塑造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按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大膽的表現的一種方法。
如:在“青菜”的泥塑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很多真實的青菜供幼兒在觀察制作時使用,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自主觀察,發現青菜的莖和葉是連在一起、一片片重疊交叉的。“如何將一片片葉子組合成一棵青菜”的問題就突顯了,于是通過師生間的討論和幼兒的現場自主嘗試,一棵棵形象逼真的青菜終于新鮮出爐。這一方法給予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時間,為大膽塑造提供了條件。
③ 情節創作法
即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講述故事的情節,并引導幼兒運用泥塑技能進行聯想與創造的一種方法。
如:在“龜兔賽跑”的泥塑活動中,我們先運用多媒體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行聯想與回憶;然后引導幼兒討論制作自己最喜歡的場景;最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大膽創造�;顒又杏變河械乃茉炝她斖闷鹋軙r的場景、有的塑造了龜兔領獎的場景、有的塑造了兔子睡覺的場景……。這一方法給予幼兒很大的創作空間,有利于幼兒想象創造能力的激發。
④多媒體演示法
即通過下載、拍攝、剪輯組合相關圖片,組合成靜態或動態PPT或影像,豐富、拓展幼兒經驗與想象,引導幼兒觀察討論,自主探究塑造的一種方法。
如在《青菜》活動中,多媒體課件演示了青菜的操作步驟圖,總共有五個步驟,從莖、葉的塑造,莖和葉的粘合,以及多個莖葉的組合成青菜,有數字和文字,非常清晰有序,然后讓幼兒觀察步驟圖,看完后,說說自己看不懂或不會做的步驟,再經過大家的討論來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塑造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助幼兒了解物體塑造的步驟,掌握塑造的方法。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機械的教的形式,促進良幼兒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三、總結了幼兒泥塑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原則。
1、整合性原則:
強調在泥塑區域環境中滲透主題思想,要為主題服務,使泥塑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一種整體效應,最終促使幼兒整體發展。如:泥塑區域活動與主題大環境的整合;泥塑區域活動與其他區域活動的整合。
2、趣味性原則:
強調在泥塑區域環境中滲透情境性,要把幼兒作為活動主體,使他們能熱忱投入泥塑區域活動,充分發揮各種潛能,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喜愛玩泥。如:泥塑區域環境中三維空間的創設、生活化與游戲性情境的布置。
3、審美性原則:
強調在泥塑區域環境中滲透審美意識,要把握幼兒審美特點,引導他們捕捉事物的特征,激起審美熱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對美的追求成為幼兒泥塑活動的內在力,發展幼兒初步表現美的能力。如:泥塑區域展示臺的格局、示范展示作品的擺放。
4、創造性原則:
強調在泥塑區域環境中滲透自主創造的意識,要創設能誘導幼兒進行泥塑創造的過程,使幼兒學會觀察、體會,并表現出來,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及獨創性。如:實物的投放、泥塑作品塑造過程的提示、泥塑工具與輔助材料的使用。
四、提煉了幼兒泥塑區域活動觀察與介入的策略。
1、當幼兒因經驗與能力的局限,無法體驗成功時:協作完成——推一推。
活動中,當幼兒因本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無法體驗成功而影響泥塑興趣的時候,教師可以以伙伴的身份與幼兒一起活動,并間接地給予一定的支持,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激發泥塑的興趣。
案例:小汽車嘀嘀嘀
今天,奕奕在活動區制作起了小汽車,但是由于壓扁的橡皮泥比壓印盒子小而始終沒有做成完整的汽車身體。看到這種情況,我輕輕地走過去取出一大塊橡皮泥,一邊做一邊說:捏一捏,團一團,壓一壓,壓出一個大大餅,呀,我的大餅好大��!再用盒子用力印,拿掉邊上橡皮泥,長長方方真正好。”奕奕看到了好象意識到了什么,馬上在罐子里又取出一塊彩泥,和剛才的揉在一起,捏一捏,團一團,壓壓平,這次她也壓出了一個大大餅,再用牙膏盒用力印,去掉邊上多余的彩泥后,一個完整的長方形彩泥出來了。接著她又用瓶蓋壓出了兩個輪子,漂亮的汽車終于塑造成功了,奕奕笑了,臉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悅。
2、當幼兒塑造作品發生困難時:關注時機——點一點。
活動中,當幼兒出現困難時,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盡可能讓幼兒自己通過嘗試、操作解決問題。同時,更要留心觀察幼兒的活動,分析實際情況,以適當的方式接幼兒拋出的“球”,再拋回給幼兒,以幫助幼兒能持續進行探索。
案例:長頸鹿站起來了
有一次,晶晶在區域活動中塑造長頸鹿,由于腿太細、四條腿又長短不一,加上泥又軟,因此長頸鹿怎么也站不起來。她向我投來救助的目光。晶晶是我班能力強的大年齡段幼兒,看到這種情況后我走過去故作驚訝地說: “多漂亮的長頸鹿呀,就是它的四條腿怎么不一樣長呢?”晶晶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哦!知道了。” 只見她用以前學過的方法,把橡皮泥均勻地分成四份,搓成四條粗細長短一樣的腿。但是,在腿與身體連接上,她接連試了幾次始終不成功。于是,我又說:“橡皮泥很軟,我們可以用什么來幫忙連接長頸鹿的身體與腿呢?”“噢,材料架上的牙簽能幫我的忙。”晶晶又拿來了牙簽在身體上固定好了四條腿,長頸鹿終于站起來了。她高興地叫起來:“噢,我的長頸鹿站起來嘍。”
3、當幼兒對塑造內容失去興趣,缺乏創意時:投放材料——引一引。
活動中,當幼兒對原有塑造內容失去興趣,塑造水平停滯不前時,教師應適時投放相應的新材料,借助材料的暗示對幼兒提出新的要求,引導幼兒開始新的探索學習,重新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案例:小廚師
在“小廚師” 的泥塑區域活動中,小廚師們已經能很熟練的制作出餃子、花卷、小籠、刀切、餅干等點心了,還嚷嚷著 “老師,我做好了。”顯然現有的內容已不能滿足幼兒的塑造需求,于是“點心加工廠”創立了,我們每天在工廠里投放了不同的“訂貨單”,如餅干的訂貨單就有“曲奇餅干”“夾心餅干”“芝麻餅干”“動物餅干”“手指餅干”等多個花色品種,請廚師根據訂貨單來制作。這下,小廚師們又開始忙得熱火朝天起來。
4、當幼兒的創作活動游離目標時:觀察分析——扶一扶。
當幼兒的創作游離目標時,教師不要急于制止幼兒,而是先要觀察幼兒要準備做什么,分析幼兒為什么游離的原因,然后再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幼兒跟進行為,以激發幼兒根據目標再探索的興趣。
案例:我會做向日葵了
輝輝是我班泥塑能力較弱的幼兒,有一天,他在泥塑區域活動中選擇了制作向日葵。才一會兒功夫,輝輝的桌子上就擺滿了模具、牙簽、吸管、小木棒等各種輔助材料,還有大大小小各色彩泥散落在四周,此刻的他正用木制薄片切著一根藍色泥條,忙得不亦樂乎。我一看到這個情形,估計輝輝是在無目的地玩泥。于是問:“輝輝,你在做什么呢?”輝輝聽到后慌忙放下薄片,雙手下意識收拾面前一粒粒彩泥塊,并趕緊解釋道:“老師,我不會做花,所以我……。”顯然,他以為我看見他胡亂切泥而要去批評他。“輝輝,你看,你切得這些藍色的泥塊大大小小很均勻,你知道它們可以做花的什么嗎?”于是,我隨手拿起輝輝切成的一塊藍色小泥塊搓圓搓長壓扁,然后放在紙盤上,繼續做第二個,緊挨著擺放在一起。輝輝看著我的動作,一只小手撓著小腦袋,小嘴中嘟嚕著:“做什么呀?”“可以做向日葵的花瓣”一旁的婕婕忍不住提醒他,“哦,知道了。”輝輝一下子明白了,忙拿起藍色泥塊兩手搓起來。最后,一朵藍色的向日葵終于做成了。雖然,他的向日葵不是最美,但是從輝輝那燦爛的笑臉中可以看出那份成功的喜悅。
在研究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泥塑區域活動的介入都要以保證不破壞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為前提的。教師應通過觀察來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并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要做到給予幼兒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點撥,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并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高。
五、拓寬了泥塑家教指導模式,形成家園合力。
1、推波助瀾——親子DTY泥塑工作室。
   即以“泥塑”為媒,以“親子創作”為紐帶,成立園長領銜的“創意泥塑工作室”,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提供親子活動的平臺,為教師提供一個指導的機會。在親子合作創作的過程中,共同分享泥塑的感動和樂趣。
案例:摘自工作室教師的札記
自從開幼兒園開展泥塑特色教學研究后,孩子、老師、家長之間都產生了很好的互動關系。每周五泥塑特色活動后,孩子們會迫不及待向家長“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老師們更是做個有心人,每次教學結束趕在第一時間將孩子們塑造過程中的活動照片和精美的作品上傳于園園通,以便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上網津津有味地欣賞著、評論。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幼兒園泥塑創意工作室招募家庭學員時,可謂人滿為患。每次工作室活動,我們都選擇有意的教學內容吸引幼兒,讓每位家長清晰地了解我園泥塑特色課程實踐研究的想法、做法及相關活動情況:如《新年掛件》《可愛的小豬》《漂亮的筆筒》等。 工作室活動讓每位家長深人現場,一對一指導與幫助孩子完成一件作品,讓他們客觀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實際能力,并在與孩子一起制作中體驗到親子共享的快樂!
        
2推波助浪——泥塑親子開放活動。
   即邀請家長來園參加班級泥塑開放日活動,幫助家長了解泥塑的屬性、掌握在泥塑活動中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方法;鼓勵家長指導幼兒展開想象,自主開展塑形活動的一種形式。
案例:小班泥塑家教指導案例《彩色棒棒糖》
一、指導目的:  
1、幫助家長了解泥塑對幼兒想象力、創造力重要性的認識。
2、指導家長觀察幼兒活動中動手能力、想象能力,逐步提高家長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活動內容:
1、 家長玩彩泥,親身感受彩泥的屬性,為了解彩泥的教育功能打基礎。
2、家長實踐活動:指導寶寶用“扭、盤”的技能,制作不同形狀的棒棒糖。
3、教師為家長提供:指導兒童進行泥塑的方法。
4、家長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現場沙龍討論。
三、環節設計:
1、第一環節:教師介紹紹彩泥和活動的目的、意義。
教師——創設游戲“魔術箱”尋寶,激發幼兒的興趣。
家長——鼓勵自己的寶寶伸手去魔術箱內摸寶。
幼兒——大膽說說自己摸到的寶貝的名稱與特征。
2、第二環節:討論交流、嘗試制作。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棒棒糖的外形,討論制作方法。(兒歌提示法示范棒棒糖的制作方法)
家長——引導寶寶邊念兒歌邊操作,提醒寶寶每根棒棒糖都要用兩種顏色做
幼兒——兩種顏色混合起來、運用“扭、盤”的技能制作不同的棒棒糖。
3、第三環節: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兩種彩泥的混合方法。
家長——寶寶塑造出現困難時,家長不要包辦代替,而要耐心地讓他獨立完成。
幼兒——嘗試用扭、盤的技能制作棒棒糖,并說說棒棒糖的口味。
4、第四環節: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鼓勵寶寶按棒棒糖形狀和顏色的圖形標志送寶寶至展示貨架 。
家長——觀察寶寶是否會看標志獨立送棒棒糖、是否會邊送邊說,說完整話。
幼兒——把棒棒糖按標記送到“小超市”,并愿意和同伴交流作品。
5、家長互動沙龍活動:
談論話題:“你認為泥塑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平時孩子在玩家彩泥時,您是讓孩子一個人玩還是和他一起玩?您是怎么指導孩子的?”
    
3順水推舟——親子泥塑創意大賽。
即幼兒與家長一起,親子合作、創意塑造泥塑作品的一種比賽形式,在比賽的過程中,提供幼兒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幼兒自信地和父母一起共同完成作品,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自從開展泥塑特色研究后,幼兒園已連續兩年舉辦了“慶六一‘陽光杯’親子泥塑創意大賽”,每一次活動都得到了幼兒和家長的踴躍報名,活動效果好。
案例:“寶貝獲獎啦”——記一位家長的親子比賽心得
我家軒軒生性膽小內向,缺乏自信,有時扭扭捏捏、不愿意在旁人面前表現自己,我和他爸爸一直想在這方面對他有幫助,但收效不大。進入幼兒園后,發現兒子時不時會帶回一兩個泥塑作品來,雖然作品還有些笨拙,但兒子會跟我滔滔不絕地描述;有時園園通上也會發現老師上傳很多孩子做泥塑的照片,觀看照片的時候,我發現兒子會主動地向我介紹這個,談論那個。一天離園,兒子老遠就向我揚起手中的紙片,原來是一張“上海市彩虹計劃親子家庭泥塑比賽”的通知,老師告訴我這是兒子主動向老師爭取來的機會。我想,這也許是兒子建立自信的另一個契機。于是,為了讓兒子充滿信心備戰,雙休日,我和他一起規劃比賽內容的草圖;然后在家反復“備戰”。每次練習兒子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每次作品也都創意無限。正式比賽那天,一開始軒軒還有些怯生生,但慢慢受同桌“賽友”的影響,他主動地和我一起搓泥、連接與配色,不一會,我們的作品《奇異的旅行》誕生了。于是,我讓兒子把作品放到展示臺上,供其他家長和小朋友觀賞,這時我發現兒子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并在作品前久久不愿離去。從此以后,兒子越發喜愛幼兒園的泥塑活動,好幾次作品都被老師選中發到了網上,我為兒子的進步而高興。更沒想到的是,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的作品獲得了“上海市青少年泥塑創意比賽一等獎”的榮譽。紅彤彤的獎狀,無疑給兒子帶來了無限的自信�,F在的軒軒變得大膽了,愿意主動與人打招呼,愿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更愿意自信的表達自我了。我想,也許這就是泥塑的魅力,泥塑給兒子帶來的快樂與自信吧!
    
 
 
效果分析
一、有益于幼兒——有效促進了多元智能的發展。
眾所周知,泥塑具有柔軟的特性,有著豐富多彩、色彩鮮艷的顏色,她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幼兒。兩年多的泥塑研究,我們發現對于培養和訓練幼兒的視覺、觸覺、運動覺之間的配合,發展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且有一定的作用,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思維、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2學年,我們對幼兒園八個班級隨機抽取了共計80名幼兒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泥塑活動的觀察檢測與記錄,并進行了數據匯總(見下表)。
序號
具  體 表 現
前  測
后  測
泥塑興趣 主動參與,積極性高。 12.5% 43.75% 43.75% 30% 62.5% 7.5%
體會成功,獲得自信。 16.25% 56.25% 27.5% 63.33% 30% 6.67%
自主
探究
嘗試同伴合作完成作品。 13.33% 63.33% 23.33% 66.67% 33.33% 0%
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塑造。 6.67% 43.33% 50% 53.33% 43.33% 3.33%
表現創造 模仿范例嘗試塑造。 13.33% 80% 6.67% 63.33% 30% 6.67%
靈活運用材料與工具塑造作品。 16.67% 56.67% 26.67% 63.33% 30% 6.67%
作品
評價
作品色彩單一、造型單一。 13.33% 46.67% 40% 63.33% 23.33% 13.33%
作品色彩搭配鮮艷,造型多遍。 13.33% 56.67% 30% 56.67% 36.67% 6.67%
解決問題 在成人幫助下完成作品。 23.33% 73.33% 3.33% 86.67% 10% 3.33%
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獨立完成作品。 10% 46.67% 43.33% 40% 50% 10%
行為習慣 經成人提醒,愿意整理物品,物歸原處。 6.67% 76.67% 16.67% 70% 26.67% 3.33%
不要成人提醒,主動整理、物歸原處。 10% 40% 50% 40% 53.33% 6.67%
由此表對比可見,泥塑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的發展。
泥塑的過程是快樂的,因此,教師為幼兒提供不同難易程度的操作材料,幼兒就可以自主按自己的興趣、需要及能力水平去自主選擇進行塑造活動,在活動中每一個幼兒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了愉快、自豪、滿足等積極情感的體驗,這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形成活潑開朗的良好個性!
2、  促進了幼兒觀察力的發展。
    泥塑活動是靠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激勵來喚起內心的創作沖動。觀察就是幼兒創作的第一步,是創作的基礎。只有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地觀察,掌握觀察順序,習得泥塑的要領:如選擇典型的形象讓幼兒觀察,選擇感興趣的東西進行觀察,比較不同物體形象的不同等觀察方法。
3、促進了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發展。
泥塑活動需要幼兒用雙手動手操作,通過“團、搓、壓扁、捏合、拉伸、分泥、切泥、印刻”等基本技能進行塑造,整個過程需要幼兒雙手及五指的配合,因此,泥塑活動很好地促進了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能力。
4、促進了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泥塑艷麗的色彩,優美有趣的造型讓幼兒出現了不自覺的萌芽狀態的美感,給幼兒以美的熏陶。而泥塑展示臺上的成果,又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5、促進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泥塑活動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藝術才能,而且在促進幼兒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上起著獨特的作用。如泥塑活動《鉛筆》、《筆筒》等,幼兒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通過雙手創造性地用泥塑方法進行表現促進了幼兒創造才能的萌芽。
6、促進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泥塑活動中,為了一改過去作品的“好不好”“像不像”,解決“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的教學模式,2012年我們對子課題《泥塑活動中培養中班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展開了切實的實踐研究,分別從新課程背景下的泥塑集體教學活動和泥塑特色區域活動為切入口,注重幼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積極提供多樣的材料與環境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幼兒參與活動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7、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泥塑活動從觀察——塑造——操作——評價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口語表達。如觀察時,引導幼兒觀察作品的外形特征、討論制作步驟;塑性過程中,允許幼兒自言自語或輕聲討論;評價作品則是幫助幼兒挖掘美、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讓幼兒人人參與,積極表達�?此破咦彀松嗟脑u論,實則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在不斷增強。
8、促進了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在泥塑活動中,工具和材料的分類,操作展示作品的擺放,操作中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不弄臟衣服等。久而久之,幼兒逐漸養成了干凈整潔、勤于收拾、做事有條理的良好習慣。
   
二、有益于教師——有效推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1、教育觀念獲得了轉變。
通過本研究,讓教師更明確地領會到傳統的泥塑活動重技能傳授的“教”,遏制了幼兒的思維與情感。而新課程背景下泥塑活動的“教”,突出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注意選擇、設計開放式的活動,讓幼兒積極思考、相互交流,以此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尊重每個幼兒獨特的想法與創造,實現“教”與“學”的平衡。
2、泥塑技能獲得了提高。
為了提高教師的泥塑技能,幼兒園行政邀請專家來園現場傳授泥塑的制作工藝;挖掘園內泥塑特長的老師,通過講座與互動豐富教師的泥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借助園本自培,開展泥塑技能比武活動,教師們相互欣賞、相互學習,談笑風生,分享著成功的喜悅和制作的快樂,同時為更好的開展泥塑特色活動奠定了寶貴的知識經驗。
3、教學實踐能力獲得了提高。
根據主題開展,年級組輪流開展泥塑“一課三研”研討活動,記錄與撰寫泥塑案例。在一次次的分析探討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對集體活動的設計、組織和評析能力。在一次次的爭辯反思中,教師的個人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教研組同伴間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研討氛圍不斷凝聚!同時,教師巧妙地將泥塑融于幼兒的各項活動中,發揮泥塑獨特的教育作用。如:將泥塑參與到角色游戲中,制作出娃娃家餐桌上的水餃、蛋糕,蔬菜,使幼兒的游戲開展得更加實生動,富有情趣!
4、研究能力獲得了提高。
教師的研究能力是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生成的。在泥塑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們閱讀專業書籍,汲取理論養料;精心設計研究過程中的每一次活動;記錄研究過程中的每一點思考、感悟;總結實踐過程中的成就經驗;分析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和失��;個人進行專題研究,不斷總結方法策略,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經驗的概括、提升能力也明顯獲得了提高。
5、指導能力獲得了提高。
    每次家教指導活動,教師都要為家長及其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愉悅、自主和休閑的泥塑活動氛圍,使家長能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發展水平�;顒又�,積極引導家長參與談論發揮家長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有益于家長——有效保障了家園溝通的持續性。
1、促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每學期不定期的親子泥塑活動,家長和孩子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著親子間的感情,感受著親子的快樂。如小班“彩色棒棒糖”的親子DIY泥塑活動中,我們通過指導語,讓家長理解泥塑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激活家長的責任心和參與熱情。在親子制作的過程中,許多年輕的父母仿佛回到了童年,重溫了兒時的記憶。孩子們對于爸爸媽媽的參加更是歡天喜地,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感受父母的愛。
2、促進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信任。
以泥塑親子活動為契機對家庭教育指導的策略進行研究和突破,為幼兒提供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如我們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開設了《好玩的玩具》《好吃的水果》《好吃的食物》《可愛的動物》等親子泥塑活動,在家長與孩子合作、家長與老師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多樣,學會了理解、寬容老師,從而以自己的行為支持教師的工作,使親子活動的開展更豐富、更互動、更有效。
3、促進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
近兩年的泥塑課題研究,讓幼兒在泥塑活動中更自信更大膽,在塑形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每一次的泥塑比賽報名踴躍,至今捷報頻傳:我園獲得“上海市青少年創意彩泥制作大賽”優秀組織獎、2011上海面人趙藝術傳承展“優秀獎”;指導幼兒分別獲得“上海市青少年泥塑意大賽”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6名;上海市“彩虹行動計劃親子泥塑大賽”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2個……。幼兒的成功,讓老師感到無比的欣慰;幼兒的成長,讓家長感到無比的快樂;幼兒的進步,得到了家長對幼兒園泥塑活動的認可,讓他們深切感受到了泥塑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作用,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家園合作的力度。
    
四、有益于幼兒園——凸顯辦園特色,完善幼兒園課程建設。
1、加強實踐管理,保障課題實施。
圍繞課題“基于主題的幼兒園泥塑特色項目的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小組成員全程關注,根據課題的需求和存在問題,重過程指導,確保課題的推進:針對“泥塑課題案例的撰寫、泥塑專題小結的提煉”等,我們與教師進行互動提設想,幫助解惑;針對課題實施情況,定時深入了解年級組的泥塑專題研究,積極開展研討與實踐,做到專題研究與課題同步實踐、經驗積累等,為課題實施與推進奠定了基礎。
2、推進項目開發,完善課程建設。
園本課程開發實質是一個發掘與利用幼兒課程資源的過程。為了不斷完善幼兒園泥塑特色課程,在兩年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主題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兒泥塑發展目標、學期目標;完成了小、中、大班幼兒園主題背景下幼兒泥塑作品集。包括:小、中、大班主題背景下內容、制作步驟、操作簡單的要點等,編制了幼兒園泥塑有效教學案例集;匯總了適合小中大幼兒泥塑學習的方式與介入策略,為推動的幼兒園課程建設。
3、營造教育環境,凸顯泥塑魅力。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怎樣的環境就能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為了凸顯泥塑特色,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在“讓每一個幼兒在陽光下幸福成長”辦園理念引領下,我們創設了凸顯陽光理念泥塑大環境;了解中國古代泥土造型藝術發展史走廊環境;激發幼兒創作靈感教室環境;擺滿凝聚全園師幼智慧結晶的泥塑作品的創意活動室;充滿情趣和童話色彩的故事長廊……這些“會說話的環境”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潛能,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問題與思考
1、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對新課程背景下幼兒泥塑集體教學活動的“教”與“學”展開了研究,老師也清晰地認識到單一的技能訓練對幼兒發展的局限性,因此泥塑活動中削弱了技能訓練的比重,而更多地給予幼兒自由表達的空間。但在實踐過程中,個別教師出現了困惑,走向了極端:如有的教師完全忽略技能,一味要求幼兒自由表達。有的教師強調了教師的示范,因此而限制幼兒的自由表達與創新。面對理念與現實的碰撞,如何在幼兒園泥塑教學活動中實現有效的“教”與“學”,非常有必要。因此下階段我們將積極尋找新課程背景下泥塑活動如何使技能訓練與能力之間、教師示范與幼兒自由創作之間、幼兒模仿與創新之間達到平衡的有效方法與策略,不斷完善幼兒園特色課程。
2、課題實踐證明,泥塑活動能給幼兒帶來快樂,他們在玩泥的過程中手腦并用,多種感官協調配合,對幼兒智力的開發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每個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多元智能的理論拓寬了人們認識智力的視野,為幼兒的個性化教育,開辟了新的天地。那么,作為教師該如何抓準這個教育契機,如何利用泥塑這一民間傳統藝術,通過創設的環境,通過提供適時、有效的幫助更好地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呢?如何建立相應的主題評價指標,對幼兒的發展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呢?這些問題將激勵著我們進入下一階段的探索和實踐,也將全面推動幼兒園的課程實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M]      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改革委員會      上海教育出版社
[2]、《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4]、朱家雄  林琳  呂堅.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5]、王  琦. 《幼兒園泥塑課程的建構》[J]   《學前教育》              2009年12期
[6]、邱  興.《現代幼兒教育觀念及實踐》[M]                          高等教育出版社
[7]、董  奇.《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M]                              浙江教育出版社
[8]、《幼兒園民間泥塑藝術課程的開發研究》[M]                            幼兒教育網
[9]、《幼兒泥塑的研究》[M]                                            幼兒教育網

【基于主題的幼兒園泥塑藝術特色項目的開發與實施研究】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美術活動簡筆畫的教學

• 美術教學中如何開發孩子的創意思維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引領下的幼兒園彩繪教學

• 關于幼兒園教玩具制作與使用的一點思考

• 淺談中班幼兒繪畫興趣培養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自制玩具

• “微課”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 情智相融 和而不同--幼兒園美術自選活動的載體創新與路徑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纶理片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 草草影院私人免费入口 |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看爽爽爽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美国一级毛片在线 | 美女张开大腿让男人捅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 性盈盈影院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成年免费a级毛片 | 欧美日韩大片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视频精品全部 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亚洲99爱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人人插|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 日日碰碰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欧美一级 | 五月色婷婷综合开心网4438 |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一级毛片午夜 | 亚洲美女视频在线 | 成 人 黄 色 免费网 | 免费看v片网站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人免费看 | 日韩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