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課程改革的多元價值取向使幼兒園課程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在今天的中國,幾乎每個幼兒園都作為實踐主體面臨著對課程的抉擇與重組。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踐表明: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和理想境界的實現取決于幼兒園課程管理的實際成效,其中尤以課程決策和課程規劃為前提,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適合幼兒園實際的課程實施方案。因此,幼兒園園長肩負著幼兒園課程管理的重任,增強課程管理意識,提升課程管理能力,將成為今后幼兒園管理者必須思考和實踐的重要命題。
一、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實踐背景
課程改革是通過課程實踐促進課程完善與發展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尊重和提升幼兒園的課程實踐經驗,建構具有幼兒園園本特色的課程方案,形成幼兒園適宜的園本課程管理系統應該得到關注和研究。而課程改革中開發的課程資源和獲得的課程經驗也只有經過每個幼兒園自己的思考、研究、選擇和重組,才能成為適合本園的、相對穩定的課程方案和課程管理系統,因此,加強對課程規劃的管理和課程方案的編制及其管理十分重要。
課程改革歷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教育改革成功與否取決于課程改革。幼兒園的課程改革也必須順應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探索應對性的課程管理方式,以適應課程實踐的需要。其中,幼兒園課程方案是課程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幼兒園課程方案究竟有沒有必要制定,是否每個幼兒園都需要設計與編制課程方案?面對這些問題,我認為首先應該從當前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背景出發來理清思路。
(一)課程決策民主化的發展趨勢
在我國,以往的課程決策主要由國家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由課程專家參與決策和承擔開發任務。幼兒園及其教師作為課程實施者,承擔者“被動消費者”的角色。
但是,綜觀當今世界,由國家、地方和學校共享課程決策權,共同分擔課程決策責任的“課程決策分享”已經成為當前國際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向和主旋律。課程決策民主化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中主要表現在課程決策權力的下移。近年來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在教育民主化運動的驅使下,課程決策民主化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特別是在國家教育綱要和地方教育綱要先后出臺之后,給幼兒園及其教師帶來了較大的課程實踐空間,尤其是享有了一定的課程決策權,并正在逐步成為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
幼兒園課程決策權的下放,打破了多年來在課程決策上的集權化局面,開創了“課程決策分享”的民主化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課程決策分享”,既是幼兒園課程方案實踐的理論依據,也是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課程改革的管理保障
課程改革實際上是課程決策與執行決策的過程。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課程管理的實際成效。任何游離于課程管理之外的課程改革均不可能達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當今課程改革的實踐向我們提出了新挑戰,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課程管理方法,針對課程改革的實際問題與現實需要,探尋和建立一套相應的課程管理方法。
在當前課程改革中,幼兒園在課程管理上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如由于園長面對課程改革的無所適而導致課程管理上的消極等待;由于園長課程管理意識淡薄而導致課程管理失控;由于園長缺乏課程管理能力而導致教師對實施課程產生困惑與焦慮等。這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課程改革的被動性與無序性;課程設置的超載或缺失;課程編制的無結構與無系統;課程管理的“放羊式”與游擊式。由此所帶來的“園長迷惑”“教師困惑”導致課程實施陷入危機狀態,進而影響課程的質量和課程改革的進程。
多年來幼兒園已經習慣于按部就班地采用統一的國家或地方性課程,并把國家或地方課程看成是唯一的選擇;幼兒園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不平衡與局限也加劇了幼兒園課程的千篇一律的大一統現象,降低了課程的適應性。
此外,作為課程實施者的教師通常也無法清楚地了解新課程的意圖和課程目標中每一處細節變化中蘊涵的革新因素。而新課程的推廣者則要求課程實施者改變他們的教學習慣,對課程的目標、學習的方法、乃至課程實施的形式等進行一系列的變革。由于課程開發者與課程實施者之間缺乏一種實實在在的合作與溝通,他們無法把隱含其中的一些基本假設、價值取向及時準確地傳遞給課程實施者,尤其是根據幼兒園的實際需要提供即時有效的支持與幫助。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過幼兒園課程方案的編制,依靠幼兒園的“自組織能力”,對課程進行園本化的文本化管理,從而解決園長和教師與新課程之間的矛盾和問題。
從幼兒園課程管理的實踐來看,現在有一些幼兒園已經開始進行課程方案設計和編制的實踐嘗試。他們從課程方案的編制過程中,有效地解決了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諸多問題,并形成了一些很好的課程管理方法。部分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實踐證明,課程方案能夠成為幼兒園課程管理的有效載體。在對前期課程改革實踐總結與提升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種教育資源、教育關系進行重組與整合,使幼兒園的課程設計、課程編排和課程管理的創新成為實實在在的可能。所以,以課程方案的編制與管理來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發展已經是勢在必然。
二、幼兒園課程方案及其編制
任何幼兒園課程對于幼兒園來說,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某種不適合性,這就需要幼兒園立足于幼兒發展的需要,思考幼兒園特點和課程的適宜性,對幼兒園多年來積累的課程經驗、課程資源甚至課程理念和課程關系進行系統整合,以形成適合幼兒園自身發展需求的課程運作流程和課程管理方案。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課程方案編制的過程實際上是課程決策與規劃管理的過程。
(一)課程方案及其編制的基本內涵
對于幼兒園管理者來說,課程方案的編制是一項全新的、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但是,在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的幼兒園覺得幼兒園課程方案應該是由領導部門或者是專家完成的,幼兒園是無力完成的,或者是少數好的幼兒園才需要、才能夠編制幼兒園的課程方案,也有的幼兒園對課程方案的編制與管理功能及其價值缺乏認識。于是,就有了是否每個幼兒園都需要編制各自的課程方案?幼兒園的課程方案是什么?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價值與功能何在?如何編制課程方案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幼兒園課程方案的教育價值、基本內涵和構成內容進行思考和研究,不斷加強對課程方案編制的實踐需要、教育價值和管理功能的認識。
所謂幼兒園的課程方案,一般是指按照教育目標、幼兒發展的特點與需要,根據幼兒園的實際狀況和課程資源條件,對本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課程方法、課程編排和課程管理等方面在改革實踐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對課程理念的認知和物化形態的表達形式。幼兒園課程方案是幼兒園在一定時期內實施課程和課程管理的依據和行動綱領。
所謂幼兒園課程方案的編制是指幼兒園根據課程方案的目標、課程理念對課程在選擇、重組、創新和策劃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課程策劃和課程設計的課程管理活動。
對于幼兒園來說,課程方案的編制是以幼兒園課程實踐為基礎,以幼兒園課程資源為載體,以幼兒園組織及其成員為主體,以幼兒園課程理念為特征,以幼兒園課程管理為保障的課程管理過程。課程方案的編制決不僅僅是對課程內容的簡單編排,它承載著課程園本化、系統化、文本化和結構化的管理功能。
課程方案編制的過程,實際上是對課程信息分析與選擇;對課程內容歸納與提煉;對課程方法探索與梳理;對前期課改實踐總結與提升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將幼兒園及其組織成員已經認同的課程理念化為實實在在的課程行為,并對實踐層面進行設計、編排與管理的創新活動。
由于課程方案承載著多種教育價值與管理功能,所以,對于幼兒園來說,課程方案的制定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課程方案編制的成效將取決于以下基本條件:第一,幼兒園應具有良好的前期課程資源條件。第二,組織成員對課程方案編制的高度認同感。第三,組織成員積極參與課程方案的編制。第四,管理者具有較強的課程管理能力。
隨著課程方案編制實踐的發展,我們對于幼兒園課程方案及其編制的價值與功用的認識還會不斷的提升與發展。
(二)課程方案的結構及其編制內容
幼兒園課程方案的編制是對本幼兒園課程系統和管理系統的策劃與設計。課程方案的設計應該立足于幼兒園課程的現實需要和課程資源的實際狀態,并完整地表達幼兒園的課程理念、課程行為和課程體系。為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基本結構及其構成內容的思考和研究。
為了確保課程方案的操作性,課程方案的設計一般可以分為《幼兒園課程策劃方案》(正本)和《幼兒園課程執行方案》(副本)這兩個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兩個組成部分。
作為正本的課程策劃方案主要是從宏觀的視角出發,對幼兒園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資源、課程關系、課程依據、課程編碼和課程管理等內容進行系統描述。其主要的功能是對幼兒園的課程進行總體的、原則的、帶有方向性的策劃與描述。
從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實踐來看,作為正本的課程策劃方案大致可以包括編制背景、主體內容和實施與管理三個構成部分。(見下圖)
表一: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構成內容
基本結構基本內容備注
一、編制背景1.課程方案的主題或名稱
2.幼兒園課程的現狀分析
3.課程方案編制的指導思想
4.課程方案編制的基本理念
5.課程方案編制的實踐基礎
二、主體內容1.課程理念與課程依據
2.課程功能與課程價值
3.課程目標與課程特點
4.課程類型與課程編碼
5.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
6.課程形式與課程方法
7.課程序度與編排
8.課程的評價
三、實施與管理1.關于課程方案的說明
2.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管理方法
1.課程方案的編制背景
每個幼兒園所處的發展背景與課程條件的差異性,決定了每個幼兒園課程資源的不同特點。因此,幼兒園在課程方案設計之前,必須對各自幼兒園的課程背景、課程資源以及相關的背景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從中找到課程方案編制的依據,并確立課程方案的設計起點。這部分內容通常包括
課程方案的主題或名稱的確立、幼兒園課程現狀與現實條件分析、課程方案編制宗旨與指導思想的闡述、課程方案編制基礎的闡述等內容。對課程方案編制的背景性條件分析越充分,目標也就越清晰,課程方案也越有針對性。
2.課程方案的主體內容
幼兒園課程方案的主體內容包括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依據、課程目標、課程特點、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與方法、課程功能與價值、課程序度與編排和課程類型與編碼等方面。課程序度的編排可以從目標序度、主題序度、活動序度、環境序度、年齡序度等方面進行。在編排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各個塊面的邏輯序度,因為這是衡量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水平的重要標志。
3.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管理
編制幼兒園課程方案是為了更好的實施,組織成員增強對幼兒園課程方案的知曉度與認同度是課程方案有效實施的關鍵。為此,課程方案中還應該包括關于課程方案及其實施所需要說明的問題,以及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管理方法的闡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對于提高課程方案的執行力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更好的實施課程方案,我們還需要對課程的策劃方案,進行具體的細化分解,將其分解為具有較強計劃性和操作性的課程方案。作為副本的課程實施方案實際上就是幼兒園課程方案實施的工作計劃。只有當課程方案真正化為可以實際操作的課程計劃時,才能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
關于課程的策劃方案,在這里我們只是概括了課程方案一般的構成內容,至于如何充分表達園本化的幼兒園課程方案的特點,還需要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調整。
【談幼兒園課程方案與編制】相關文章:
上一篇:孩子不愿上幼兒園3個原因
下一篇:緩解孩子入園焦慮有妙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