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存在不同教養誤區的家長溝通心得
1.包辦代替的家長2.崇尚孩子自由的家長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家長。雖然可能會有家長覺得這是教師在推卸責任,家教經典著作:《顏氏家訓》說:"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說,同樣的言行指導,孩子更愿意聽從父母親人的教導。所以,家長的教養誤區是導致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重要因素。繼而使我們要透過家長的言行與態度,了解家長的教養誤區,并通過良好的溝通,幫助家長走出誤區,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包辦代替的家長
為了讓家長不會覺得我們溝通是在,暴力的批判他們的教育方法,畢竟他們的一切包辦都美名其曰愛孩子,覺得只有,為孩子做好一切,就會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愛我們已經為人父母的老師,可以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返到鄭給他們做一個"示范"!事實上,很多家長并非是孩子不愿意做,他選擇幫助的,而是簡單的怕孩子做不好,還要自己來收拾殘局而給自己找的借口。通過實例讓家長知道包辦代替的危害。
表面上我們家長可能覺得省事了,事實上,它是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溫床"!習慣了家長包辦代替的孩子,不僅動手能力差,獨立自理和抗挫折能力發展的緩慢,而且容易任性,嬌氣。總之,可造成孩子很多的不良習慣!
二:崇尚孩子自由的家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確需要自由的生活空間與精神空間。過度限制孩子會導致孩子缺乏主見,唯命是從的性格,這是一種在未來社會沒有競爭力的性格!但是讓孩子過度自由,也是不行的。如果一切都順應孩子的本性,他們就學不會與人打交道的禮儀常識和規則,導致為所欲為的傾向。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形成好動,不服管教,攻擊性強等不良習慣。人人都有自由的權利,但是一個人的自由不能以侵犯他人的自由為代價,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影響到別人的自由,那是自私的,不文明的行為!所以,過度的自由教養態度,培養出來的孩子 不是個性的,而是任性的。在溝通中還要注意,要就事論事,避免在抽象觀念上爭論,畢竟自由沒有錯,但慢慢引導家長要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安全為底線。這樣的自由才是積極向上的,讓家長覺得我讓孩自由的想法是正確的,但可能方法出現一點問題而已!
望島幼兒園
孫美麗
【與存在不同教養誤區的家長溝通心得】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