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量,比較兩組數量的多少。
2.通過大魚吃小魚的游戲,初步嘗試用大于號,小于號表示兩組數量比較的結果。
3.積極為大嘴魚尋找數量多的食物,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能夠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量
物質準備:
1.教具:《誰多?誰少?》課件
2.學具:
《大嘴巴吃什么?》操作材料
《給大嘴巴送食物》操作材料
《誰最多?》操作單人手一份,筆若干
《有趣的圖形寶寶》操作單人手一份,筆若干
活動亮點:從個人直觀的感受來看,“大于號、小于號”很像兩張大嘴巴,基于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這個活動設計了一個生動的形象——“大嘴魚”,由“大嘴魚”愛吃數量多的食物而引發孩子們對兩組物體數量的比較,并且通過適時地抽離卡通形象,初步學習用符號來表示兩組數量的多少。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景 ,喚起幼兒已有感知物體數量的經驗。
1.出示課件畫面1,感知物體數量。
教師:這是哪里?你看到了誰?它有幾個?
2.幼兒自由感知、點數物體數量。
二、游戲“大嘴魚吃食物”,感知數量的 多少,用“大于號”、“小于號”表示兩組數量比較的結果。
1.出示課件畫面2,了解大嘴魚吃數量多的食物規則。
(1)點擊出示大嘴魚、播放“大嘴魚”錄音,了解大嘴魚吃食物的規則。
(2)教師:它是誰?它喜歡吃什么樣的食物?
(3)出示課件畫面2,師幼共同比較兩組數量,明確比較兩組數量多少的方法。
教師:這里有兩處水草,我要吃數量多的那一邊,我該吃哪邊的水草呢?為什么?
2.出示課件畫面3,自主按照“大嘴魚吃食物”的規則進行比較
(1)幼兒點擊課件,出現相應的畫面。
(2)幼兒自由討論,操作課件。
3.出示課件畫面4,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和大小的影響比較兩組數量的多少。
4.出示課件畫面5,認識“大嘴巴”符號。
師幼共同總結:大嘴魚喜歡吃多的食物,所以大嘴巴總是對著數量多的那一邊!大嘴魚吃飽了,游走了,留下了一張大嘴巴,這個大嘴巴和大嘴魚一樣。它的大口總是對著數量多的那一邊。
三、小組操作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1.教師介紹小組活動規則。
(1)教師:大嘴巴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繼續幫助它找好吃的。
(2)介紹各組活動的名稱、規則。
第一組:
名稱:“大嘴巴”吃什么?(兩數比較,填放符號)
材料:已有食物圖片的操作單四份,大嘴巴符號一個。
規則:數一數兩邊各有多少食物?比一比,誰多?誰少?在中間的橫線上放上大嘴巴符號。
指導要點:正確點數并擺放符號。
第二組:
名稱:給“大嘴巴”送食物。(根據符號,擺放數量)
材料:已有“大于號”,“小于號”的操作單四分。“大嘴巴”符號四個。
規則:根據已有的“大嘴巴”符號,選擇相應數量的食物卡片放在兩邊的橫線上。
知道要點:觀察符號方向,擺放食物卡片。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大嘴魚,我有一張大大的嘴巴,是不是很可愛啊!但是,我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我只吃數量多的食物,你們認識我了嗎?
【中班科學PPT《誰多?誰少?》有教案】相關文章:
• 幼兒園PPT課件:毛毛蟲變蝴蝶
• 幼兒園科學活動ppt課件:種蠶豆
• 小班科學PPT課件:吹泡泡
• 大班科學課件《喜羊羊的鏡子屋》
• 中班科學ppt課件:奇妙的樹葉
• 托班科學ppt:好吃的水果
• 中班科學《農場里的蛋寶寶》
• 大班科學:尋找螞蟻PPT課件
• 中班科學《物體的對應》PPT課件
• 幼兒園科學課件:偵探歷險記
• 中班科學PPT課件《花兒找朋友》
• 幼兒園科學《四色桶》PPT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