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和設計意圖:繪本,超越語言,跨越文化,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想象世界。閱讀繪本,使兒童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生活經驗,而繪本故事中的圖畫,更能激發創造性的思維,培養對美的感受�!缎∝i變形記》是一本富有童趣,貼近幼兒生活,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是人生的思想的飛躍,這個歷程對于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小豬變形記就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歷程:小豬總覺得自己不幸福,一會裝扮成長頸鹿,一會妝扮成斑馬,一會裝扮成鸚鵡,但是最后,這些創舉都以鬧劇告終,正當小豬被一連串失敗打擊的幾近崩潰時,受另一頭豬的啟發,找到了真正屬于豬的快樂。主人公小豬可愛的樣子和大膽的舉動,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孩子,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羨慕別人想改變自己的時候,他們有時就像小豬一樣去盲目的模仿,而對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沒有自我認識,總是在失敗中慢慢的開始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谶@一點,在大班有趣的動物的單元中我選擇了繪本故事《小豬變形記》與孩子們分享,引導孩子們將故事中的經驗遷移,明白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
活動名稱: 閱讀活動《小豬變形記》
活動領域:語言、社會領域活動目標:1.體會小豬的心理變化,明白"做自己最快樂"。
2.能運用"我是了不起的....我會....."的句式講述故事中人物的語言。
活動重難點分析:
活動重點:幼兒能明白"做自己最快樂"。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了解小豬為什么要變形,體會小豬的心理變化,了解表達小豬的心情。
活動準備:課件PPT;繪本圖書《小豬變形記》。
活動過程:
一、 介紹繪本,觀察封面,引出情節。
提問:從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故事的名字嗎?
小豬會變成什么?
教師介紹作者--英國"本 科特"。
二、 幼兒了解小豬為什么要變形。
1、 觀察圖書,了解小豬煩悶的心情。
提問:小豬的心情怎樣?
你怎么知道的?
2、猜測小豬變成了誰,原因是什么。
提問:小豬為什么要做長頸鹿、斑馬、大象、袋鼠、小鳥?
請幼兒模仿小豬變形的樣子和動作。
教師小結:小豬覺得做一只小豬很煩,他想通過學別人找到快樂,他做了許多小動物,后來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三、聽故事,了解小豬變形的過程,體會小豬的心情變化。
1、教師講故事,豐富句式"我是了不起的····我會····"。
2、請幼兒在故事進行中,復述小豬等小動物的語言。
3、運用較適當的詞語來形容小豬失敗的心情。
教師小結:小豬一次一次的嘗試去模仿其他動物,可是結果都失敗了,自己的快樂還是沒有找到。
四、 分析小豬失敗的原因,揭示故事的結局。
1、請幼兒各抒己見,講述個人的感受,分析問題。
提問:小豬都模仿了誰?結果怎樣?小豬怎樣才能得到快樂?你想對小豬說什么?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
2、揭示故事的結局,體會小豬快樂的心情。
小結:小豬總想做別人來尋找自己的快樂,可是得到的卻是失敗、痛苦、難過、傷心,當小豬做自己的時候他才真正感到了快樂幸福。
五、結合幼兒生活,請幼兒談談自己的快樂。
1、 提問:小朋友你們的快樂是什么?快樂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向大家表達傳遞快樂情緒。
2、請幼兒猜猜老師的快樂,鼓勵幼兒和老師做游戲。
3、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在開始部分,我沒有直接切入故事,而是讓幼兒觀察圖片后猜測小豬索要變形的動物,運用"小豬為什么要模仿他"啟發幼兒認識到每一種動物都有自身的特點,為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聽故事的欲望�;又羞請幼兒學一學做一做,使氣氛輕松活躍。
緊接著跳進故事中,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在有趣的圖畫和優美的音樂中,教師開始講述故事,此部分側重于語言,讓幼兒能運用故事中的語言表演模仿,體會小豬的心理起伏變化,為后面的分析討論做好鋪墊。同時讓幼兒從視聽感等方面感受繪本故事的優美,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沉思曲中我們開始了回味和思考,"做自己最快樂"其實是一個富有哲理同時又難于言喻的道理。孩子們跟隨主人公一次次的經歷失敗,他們的心中會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達出來。這時,教師拋出"你想對小豬說什么?""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回味,讓幼兒置身事外去理性的分析小豬失敗的原因。教師不對幼兒的看法作出對錯的評判,充分讓幼兒展示自己的見解。
最后聯系幼兒生活,回想快樂經驗。生活中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哪一些屬于孩子們自己的呢?最后運用找自己的快樂來點題,讓孩子們回想自己快樂的經驗,學習表達快樂的情緒。
在教育目標的層層深入和達成中,我始終在考慮應該如何設計來促成幼兒的發展,幼兒在活動中要獲得什么。但在活動過程里我對幼兒的啟發引導以及各要點的銜接上還是不夠自然流暢,問題的提出還需要不斷地推敲和琢磨。
在幼兒的主動學習和我的引導之間的協調關系上,還需要很好的把握。這些我要向有經驗的同仁們多多學習,向專家老師們多多取經,希望老師們給予批評指導。
專家點評:在幾年前看到《小豬變形記》這個繪本故事時就很喜歡,因為故事既簡單幽默風趣,又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包括我們成年人在內,在很多時候都是那只想要變形的小豬,我們希望自己能像張三那樣漂亮,像李四那樣聰明,還希望像王五那樣圓滑······看別人的生活總是那樣美滿幸福,看自己的生活卻總是呆板單調,我們可不就是那只小豬嗎?
從心理學意義上講,健全的人格的構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悅納自己。是的,我就是我,無論是漂亮的、丑的,還是聰明的、遲鈍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特點和屬于我們自己的快樂生活。這應該是劉老師選擇《小豬變形記》這樣一個故事和孩子們分享的意義所在吧,當然因為故事本身的幽默風趣和貼近孩子的形象,受孩子們歡迎也是自然而然的。
繪本教學因其目標不同,所以會本閱讀方式的選擇也會不同。劉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清晰的分成三個主要的環節,先是選取繪本前面的經典畫面和孩子們觀察討論,然后完整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接著揭示故事結局,并討論小豬變形失敗的原因,由此引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體會"做自己最快樂"的人生道理。這樣設計既有助于孩子們理解故事和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又讓孩子們具有很強的參與感,讓故事變成孩子們自己的故事,讓道理不再生硬,而是孩子們自己的領悟。
【幼兒園大班閱讀活動《小豬變形記》】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新談話活動—丑小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