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欣賞詩——下巴上的洞洞 |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嘗試完整講述詩歌 2、準確發音洞dòng,劃huá,糟zāo,塞sāi 3、感受詩歌的趣味性、韻律美 |
活動準備:圖片(孩子吃飯、餐桌掉飯、米粒發芽、浪費糧食);詩歌朗讀錄音 |
活動過程: 一、出示娃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目標一】 ⒈教師:這是誰?他在干什么?幼兒回答(小孩、吃飯、掉飯粒) ⒉教師:你發現什么奇怪的地方了嗎?(指在小孩下巴的位置) ⒊教師:你還看到了什么?猜一猜這是什么?(下巴上的黑點)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目標一、目標二】 ⒈教師完整朗讀詩歌 教師:這個奇怪的東西是啥?我們完整聽一遍詩歌。它會告訴我們這是什么,發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⒉解析詩歌內容,引導幼兒理解“洞洞”的含義 教師:這首詩歌叫《下巴上的洞洞》,這個奇怪的地方是什么?這個洞洞怎么了?詩歌里怎么說的,為什么說這個娃娃下巴上有個洞洞?這個洞洞到底是什么?是個真的洞洞嗎? ⒊討論桌面上能不能種出莊稼 ⑴教師:如果飯桌是土地,如果飯粒會發芽,那么一天三餐飯他呀餐餐種莊稼,在餐桌上到底能不能種出莊稼? ⑵幼兒講述,教師梳理(飯桌上沒有土、飯粒是熟的等) 教師:可惜啥也沒種出來,只是糧食白白被糟蹋,小朋友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做? 根據圖片教師講述詩歌,及時糾正發音。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指導珍惜糧食。 三、創編動作,感受詩歌的趣味性【目標一、目標三】 ⒈老師分段朗讀詩歌引導幼兒設計動作 教師:我們給這首有趣的詩歌設計動作,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動作教給小朋友呀。 ⒉教師小聲播放詩歌錄音,幼兒幼兒完整做動作,跟讀詩歌。 教師:我們完整做一遍動作吧,這次小朋友要大聲地跟讀詩歌。 ⒊教師小聲播放錄音,小朋友來表演,幼兒要有感情、注意聲調地跟讀詩歌。 教師:這次小男孩做觀眾,小女孩來表演(看現場情況)。我們要注意這次要有感情、注意聲調地跟讀詩歌。 ⒋教師引導小觀眾一起朗讀詩歌,教師隨時糾正發音。 四、情感教育 出示糧食浪費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你們下巴上有洞洞嗎?那這些是從誰的洞洞上撒下來的? 教師:看了這些圖片,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師: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糧食問題,提倡大家要厲行節儉,愛惜糧食。我們小朋友們要怎么做呢? 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五、活動小結 教師:小朋友表演得真好,我們組成一個詩歌表演隊,去給弟弟妹妹表演《下巴上的洞洞》把厲行節儉、愛惜糧食的道理講給他們聽。 附: 下巴上的洞洞 從前 有個奇怪的娃娃,娃娃 有個奇怪的下巴,下巴 有個奇怪的洞洞,洞洞 誰知道它有多大。瞧他 一邊飯往嘴里劃,一邊 從那洞洞往下撒。如果 飯桌是土地,如果 飯粒會發芽。 那么 一天三餐飯 他呀餐餐種莊稼。可惜 啥也沒有種出來,只是 糧食白白被糟踏。你們 聽了這笑話,都要 摸一摸自己的下巴。要是 也有個洞洞,那就 趕快塞住它。 |
【中班語言《欣賞詩——下巴上的洞洞》】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