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綱要明確要求“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即“身心并重”,認為身體健康是幼兒身心健全的基礎,心理適應為幼兒身心健全的關鍵。現代人的生命現象和人體從整體的角度綜合研究,對“健康”提出了新的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識到了心理社會因素對人健康的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
現今社會,大部分家庭為獨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會對他們的撫育更加重視,盡一切可能保證他們全面健康成長,但是,現在有不少家庭和幼兒園重視孩子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的培養,譬如,成人迫切希望幼兒改變不良的進餐習慣,就餐時斥責幼兒,孩子邊咀嚼邊流淚,殊不知消極情緒狀態是食物在人體內消化障礙;成人以恐嚇的方式提醒幼兒不要接近危險場所,使幼兒產生恐懼心理;有的家庭對孩子在情感上過分溺愛,在生活上過分包辦,在管教上過分嚴格或放縱,對子女期望過高,使孩子任性驕橫、缺乏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這些心理衛生問題都會影響兒童心理的正常發展,因此,做好兒童的心理衛生保健,特別是在幼兒園開展幼兒健康心理教育是培育兒童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那么,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呢?
一、創造一個能激發積極社會情感的充滿愛心和關切的環境
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能理解、接納第個幼兒的特點,在一個班上,由于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熱情大方,善于言辭,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語,有的活潑敏捷,喜歡歌舞,教師應了解其產生的根源,一視同仁地對他們親切、關懷,并提出嚴格的要求。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行為等等。實踐證明,在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系,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能,并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創造一個能調動和發揮幼兒潛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環境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認識主體、熱愛主體。要在不背離點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兒的自由和個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說教師的言語和舉動要能恰當地顧及行為的環境條件和社會后果,教師的所有目的,不是簡單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明確自身的責任,愉快的給自已發出命令,自覺地給自己提出要求。能激發幼兒潛能的環境,一般具有這樣一些特點:1、教師經常使用協商、啟發、建議的口吻說話,教師的語言、表情、姿態、動作無不包含著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師能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活動能力的機會和條件。3、尊重每一個幼兒的認知優勢和創造力。4、能注意發揮期望效應的積極功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就是相信每個幼兒都有發展潛能,能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和長處,從原有的起點出發,鼓勵啟發幼兒,就越能得到最優化的發展結果。
三、創造一個能發展幼兒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納的環境
自尊感是自我評價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體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情感和決心。由于幼兒身心發展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對幼兒的評價應在遵守《綱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如果成人經常公開議論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動癥、沒出息,是“一分鐘也不能安靜”、“什么也學不會”的人,孩子就會失去自尊和自信,就會惶惑,不聽話和自暴自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多適用積極的評價,這是發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改善幼兒處境。3、支持幼兒去獲得成功體驗。
四、創造一個能引起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的觀察和有趣的環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人的行為常常由三種內驅力引起動機:一是好奇的內驅力——求知欲望;二是好勝的內驅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內驅力——交往欲望。教師在準備日常生活的物質環境時,要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材料靈活地運用。
總之,幼兒園的環境是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應該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為集體所接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這就是幼兒所需要的
心理環境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心理環境的目標。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基本動作教學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