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教師常常讓幼兒去探究某一具體的事物。以獲得有關該事物的知識經驗,而忽略了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為此,我們嘗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在科學活動中滲透審美教育。
一、從活動內容上,將科學內容與藝術內容相整合
我們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將科學活動內容與幼兒藝術教育內容相整合,以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小班歌曲《兩只小象》《小鴨小雞》,中班歌曲《大饅頭》《在農場里》,大班歌曲《秋天多么美》《山谷回音真好聽》《小雪花》等,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一審美教育素材。
如:在科學活動“認識四季”中,幼兒雖然已經認識了各個季節的特征,但理解四季更替仍有一定的困難。為此,在活動前我們不僅把四季特征用圖片展示出來。還帶幼兒學習有關四季特征的歌曲,如《春天》《秋天多美好》《夏天的雷雨》《小雪花》等。這樣,幼兒在辨別四季時就能較流利地說出四季的特征。又如:在科學活動“認識汽車”中,我們讓幼兒知道火車、救護車、公共汽車等各種類型的車,還讓幼兒感受各種車的造型美、色彩美、結構美。幼兒對此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與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不同形狀的紙盒,自主設計、配色,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車。而幼兒的這些“作品”,正是幼兒表現美的獨特方式,幼兒從中享受了創作的美。
二、從活動目標上。將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有機統一
科學教育和審美教育都應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我們在科學活動中強調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
如:在科學活動“多彩的扇子”中,認知目標是引導幼兒了解扇子的各種形態及基本功用:情感目標是讓幼兒欣賞各種扇子,感受中國傳統扇子的美。在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觀察各種材料、各種式樣的扇子。讓他們說一說這些扇子美在哪里。又如:在科學活動“認識青蛙”中。我們先讓幼兒欣賞歌曲《小青蛙你唱吧》,幼兒在優美旋律中加深了對青蛙的認識。然后,我們讓幼兒學唱每一段歌詞中小青蛙的不同叫聲,來激發幼兒愛護小青蛙的情感,使科學活動與審美的情感培養目標巧妙地融為一體。
三、在活動過程中,給幼兒以美的熏陶
科學活動不僅是一種求真、求知的活動,它還是培養幼兒個性、品質、求知欲、創造性、同情心等的活動。因此,在科學活動中我們應給幼兒以美的熏陶,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如:在科學活動“認識蚯蚓”中,我通過課件展示了“蚯蚓在太陽下被曬得奄奄一息”的情境。幼兒紛紛問:“老師,蚯蚓會死嗎?”“它為什么不能曬呀?”我耐心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并和他們一起商量怎樣幫助蚯蚓。幼兒有的說:“老師,我們在它身上澆點水吧。”有的說:“老師。趕快把小蚯蚓放進土里吧。”……通過討論,幼兒知道了如何幫助蚯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美的心靈。
【在科學活動中滲透審美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小班幼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下一篇:談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數教育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