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朝暉五區幼兒園 劉麗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可分“正式”和“非正式”的數學活動。“非正式”的數學活動,是指幼兒受內在需要的驅動,在一定環境及自然狀態下,學習數學活動,即是將數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區角活動、游戲、操作及其他教育活動等多種形式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學具、玩具,創設學習環境,讓幼兒自愿、自由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
新《綱要》中數學教育的新目標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們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幾年來,我們利用“非正式”數學活動這一途徑,進行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數學的嘗試,受到一定的效果。
一、創設良好的“非正式”數學活動的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數學
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數學,首先以幼兒為學習主體,以幼兒思維的特點設計學數學的情景,創設自由、積極、主動的環境。幼兒學習數學是通過外部的動作來學習有關的數學知識,正如皮亞杰所說“兒童學習數學的最佳方法應該是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兒童能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的環境”。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正式的數教學活動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時間幼兒都在充滿數學內容的環境中游戲、玩耍。而“非正式”的數學活動是讓幼兒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思考與嘗試,是讓幼兒接受玩具、學具的刺激,在游戲活動中動手擺弄、操作,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科教學活動中,感知和體驗明顯的或內含在的有關數學知識,積累經驗。因此,我們為幼兒創設幼兒數學活動區、數學角活動的環境,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情景開展數學活動,教師做有心人,將其他學科領域和游戲活動有意識的與數學活動相結合,并滲透數教育的內容。如:小班在日常生活的分牛奶、拿點心,玩積木中,教師有意識的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如游戲活動“三三商店”,在游戲活動中主要滲透了數字“3”及理解“3”的實際意義;中大班幼兒在活動區角、游戲中的學習等,都是讓在幼兒自由自愿、愉快中參加非正式的數學活動。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從無意擺弄中得到無意的收獲,發展到有意的操作達到有目的地學習數學。從由開始的被動的擺弄學具、玩具到有目的地主動探索,有對學具、玩具單一活動方法到創造多種方法,在上述種種非正式數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使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設計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把理性的數學知識結合到游戲當中,能有效的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我們將數學教育的目的、內容和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從中感知、體驗、積累有關數學的知識和經驗。因此,我們設計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如游戲“找七星瓢蟲”、“趕走害蟲”等等游戲主要幫助幼兒練習正確、迅速的數數的能力,以促進幼兒目測數群的能力。再如“看圖造房子”游戲是讓幼兒感知各種幾何圖形,“配菜”游戲則是通過按數選“菜”、配“菜”,讓幼兒反復辨別有關的數和形,發展幼兒的數能力。
在編制游戲時,我們還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游戲,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及集體進行的游戲,這些游戲即可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有能適合不同個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幼兒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三、師生共同收集學具和材料,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數學
學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夠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非正式”數學活動中大量使用可操作性材料。我們與幼兒一起共同收集學具和玩具,大量的使用廢舊材料和教師自制的學具和玩具,擴大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使用學具和玩具時,我們考慮學具的趣味性、美觀性,同時還考慮如何通過學具和玩具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使幼兒對學具和玩具表面的形式的興趣內化,轉為動腦筋的興趣。如:瓶寶寶戴帽子、扣布花、轉轉筒等材料,都是根據幼兒學習的需要制作。在投放材料時注意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操作難度,注意材料投放得層次性,使幼兒即不覺得太難,也不覺得太簡單,而經過努力可以達到要求,這樣能夠有效保持幼兒對數學學具和玩具操作的興趣。
四、教師的正確指導,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非正式活動中重視幼兒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這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創設活動條件時,均應考慮層次性,必須有最大的耐心,對幼兒的活動予以觀察與等待。因為年齡越小的幼兒他們對學具與玩具會反復的擺弄,不一定馬上去感知隱藏著的數知識,需反復多次后,幼兒從擺弄中會積累經驗,最后會體驗其中內含的數知識。如:幼兒在蓋瓶蓋子活動中,開始反復找蓋子蓋在瓶子上,逐一蓋后,又會擰開,后又一一蓋上,這樣反復反復的進行,逐步感知一一對應的概念。教師不能心急,給于直接的指導,應該仔細觀察并耐心等待幼兒的操作,使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因此在非正式數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是用“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耐心”指導幼兒的活動,在了解幼兒學習過程基礎上加以點撥,促進概念形成,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非正式的數教學活動作為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一種形式,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探索、思考與嘗試,都是在自由、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的,能充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幼兒在累積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思維能力,有利于發展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逐步的形成表象思維,并為抽象思維打下基礎;同時將集體學習變為個人學習,促進幼兒積極思考,不斷提到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及樹立自信心,讓每一位幼兒主動的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利用“非正式”數學活動,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數學的教育實踐】相關文章:
上一篇:關注新背景下的兒童早期數學學習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