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教師培養幼兒交往能力時的行為誤區
——讀《幼兒教育》有感
整天和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發生一些錯誤,在糾正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這孩子的錯誤告訴各位小朋友并希望其他小朋友不要這樣去做,但是老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誤區,當我在幼兒教育中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等我看完整個內容,真的是讓我目瞪口呆。
在文中提到特別是對于我們小班的老師要慎重用當眾批評的這一教育手段。因為年齡越小的孩子在受批評的負面影響很大,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講一旦形成受拒絕的同伴地位,淪為受拒絕的對象,之后想改善就很難,在我的教學過程中也遇到過此類現象,因為孩子犯錯了,我覺得不對就應該要進行指導和教育,同時我也更想讓其他小朋友知道這么做不對,下次避免孩子再次發生此類錯誤,下次在這中問題上還是要妥善處理的啊。
在這本書中對于教師培養幼兒交往能力中的行為誤區一共指出了五個大點:1、多次當眾批評2、一味進行口頭指正3、重現不良行為4、注重短期效果5、急于求成。在這五大誤區中我覺得更深入了解的就是“一味進行口頭指正”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在孩子生活常規的培養中我也會發現孩子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就像是排隊的時候有小朋友在推前面那個幼兒了,或是一些區域角內容事物不允許幼兒去碰的物體,我們都會對孩子說:“不可以去推小朋友,不可以去碰那個玩具,不要亂扔垃圾,”等這樣的信息,而幼兒聽到的卻是“推”“碰”“扔”等這樣的信息,而且還會繼續做出這樣的動作,反而會更加的嚴重。像此類現象該如何解決呢?在書中給了我們很有效的答案,面對此類情形時,應該由教師指出個別表現好的幼兒,并讓其在集體中樹立榜樣,鼓勵幼兒向榜樣學習,以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與強化。
這本書很多的文章讓我都了解了一些有關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教育幼兒的一些信息,包括是這一個內容,它讓我懂得在教育好孩子的同時更要注重幼兒交往能力上的培養,且在培養的過程中所存在的誤區又該如何更好地去解決。
【幼兒觀察記錄《教師培養幼兒交往能力時的行為誤區》】相關文章:
• 幼兒觀察記錄《反問的功效》
• 幼兒園觀察記錄《愛的故事》
• 幼兒園觀察記錄《讓孩子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 幼兒觀察記錄《游戲讓幼兒快樂》
• 幼兒園老師觀察記錄《我想媽媽了》
• 幼兒園上學期觀察記錄《“不經意”地表揚》
•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帥氣的男孩子》
• 幼兒園觀察記錄案例《我要媽媽陪》
•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為什么老師不穿襪子》
• 幼兒園觀察記錄《請不要打斷我講話》
• 幼兒園老師觀察記錄《不妨來個“笑話”》
• 幼兒園觀察記錄推薦《以心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