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嘗試辨識反復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并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XX XX |X-|”。
2、能準確聽出樂句“咿呀咿呀呦”在樂曲中出現的位置。
3、在游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發展欣賞、想象能力。
準備:
1、 彩色紗巾、音樂
2、 事先在白紙上畫好圖譜、粉筆一支。
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塊進場。)
1、 聽音樂,尋找其中反復出現的樂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段特別有趣的音樂,這段音樂里有一句話特別有趣,看看誰能找出來。
(師幼一同欣賞樂曲,教師隨音樂節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呦”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
師:是這句嗎?“啦……咿呀咿呀呦,啦……”(教師哼唱樂曲,突出“咿呀咿呀呦”的樂句)
師:你們的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吧!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請大家揮揮小手,這樣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找到它了。
(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把手放在耳邊以示專注傾聽。當“咿呀咿呀呦”樂句出現時,教師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兒揮手互動,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導幼兒注意并不是每一樂句都會出現“咿呀咿呀呦”的。)
師:這個“咿呀咿呀呦”有點調皮,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
2、 根據圖譜尋找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師:我把這段音樂畫出來了,幫助你們一起來找找這句話到底在哪里。
師:你們看看那個圖形表示“咿呀咿呀呦”呢?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3、 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這個紅色的線條就是“咿呀咿呀呦”那我們來用手指來畫一畫。
師:你們脖子上的絲巾寶寶也想來跟它打個招呼呢!我們取下絲巾寶寶來跳跳舞吧
(教師示意幼兒解下紗巾,隨音樂自由做動作,在“咿呀咿呀呦”處揮舞紗巾。)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師:你們是不是發現音樂里面還有許多小動物��?有誰呢?它們今天來找你們幫忙呢!它們想造一座大房子,誰愿意來當小木匠?”
師:小木匠需要一把鋸子來鋸木頭,變變變,我的鋸子變出來。
(教師將紗巾拉直,幼兒紛紛模仿)
師:好!我們一起來練練鋸木頭的本領。(教師唱“我們一起鋸木頭,咿呀咿呀呦”,師幼一起用鋸木頭的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本領練好了,看看這里有沒有木頭?
(教師將紗巾藏在袖子里)
師:呀,這里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先來試試鋸木頭?
(教師請一幼兒合作演示鋸木頭。教師哼唱,一邊示意該幼兒唱“小木匠呀鋸木頭,咿呀咿呀呦”在“咿呀咿呀呦”的樂句處來回在教師手腳關節處拉動紗巾。隨后,教師做出手臂、肩膀等處關節突然處垂落的動作,以表示木頭被鋸斷了。)
師:大家想不想來鋸木頭?被我摸到頭的小朋友趕緊到前面找個空位變成一棵大樹吧。三、二、一……呀,出現了一片森林!
(被邀請的幼兒模仿教師將紗巾藏在袖子里,伸展肢體扮演大樹,教師調整個別幼兒的站位。)
師:其他小朋友都來當神氣的小木匠,帶上小鋸子,去找一棵大樹,站在大樹的身邊(其余幼兒一一對應地尋找合作伙伴,教師根據情況調配,以便每位幼兒都有合作表現的對象。)
(師幼跟著音樂鋸木頭)
師:好嘍!木頭鋸好了,抱著自己的木頭回家吧!(幼兒相擁著回到位子上。)
咿呀咿呀呦”
(師幼一同邊唱邊表現拿毛巾扇風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按照節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教師和個別幼兒互動,按節奏給幼兒擦汗。)
師:休息好了,我們接著鋸木頭。剛才當小木匠的小朋友現在趕緊變成一棵大樹吧!
(幼兒互換角色,跟著音樂合作游戲)
三、結束活動
師: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出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變變變,我們變出一個沐浴球,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我們就搓搓身體,也可以給你旁邊的小朋友搓搓澡。
(幼兒將手中的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聽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師:洗完澡多舒服��!我們去休息一下吧!
【中班音樂活動《鋸木頭》】相關文章:
上一篇:小班韻律活動教案《撓撓小怪物》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