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區是一種學習性的個別化活動,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數學區活動與集體數學教育活動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幼兒數學學習目標的實現,在幼兒園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數學材料,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讓幼兒獲得對數學核心經驗的直觀認識,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能力,具有靈活性、自主性等獨特的教育價值。
進入大班后,孩子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明顯地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從認知具體的東西到抽象的數的概念,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難的。學期初我班幼兒對“撲克”搭建感興趣外,還對“玩撲克”也十分感興趣。因此我班兩位教師緊扣數學核心經驗,激發幼兒的數學認知新需求,通過對幼兒操作“撲克”的觀察記錄,從材料投放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方面進行反思和策略的跟進,為我班幼兒的學習提供適宜的支架和幫助,進一步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與發展。
一、明確材料投放目的
數學區材料的投放應以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為目的。因此,在投放材料前我們對班級幼兒數學學習目標進行了了解,同時根據《指南》中大班幼兒的目標:感知和理解數、量以及數量關系為重點,發展幼兒數運算的能力為目的,提供“撲克”材料為例開展數學區活動。
二、選擇材料投放時機
將數學區材料與數學活動內容相結合,以數學活動內容作為數學區材料投放的主要依據之一,可以較好地抓住材料投放的時機,更好地體現材料的教育價值。
首先是在集體的數學教育活動之前投入相應的材料,我班的撲克在開學初期就投放在了建構區,孩子們在玩撲克建構的時候,也會有其他的玩法,比如:比大小、接龍等,這為幼兒作了經驗的準備,也為我們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提供幫助。
其次是在集體的數學教育活動《有趣的數字》之后,引導孩子關注撲克,使數學區中“撲克”成為數學活動的延伸,以幫助幼兒通過與材料的進一步互動,更好地建構數學概念。
三、預設數學區域目標
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主要有“數概念與運算”“模式與規律”“比較與測量”“幾何與空間”“分類與統計”五塊核心內容。而我班“數概念與運算”材料資源比較豐富,孩子對撲克也比較感興趣,因此以“數概念與運算”為重點,預設了近期我班數學區域的目標:
1.發現數字之間的特點,探究數字規律,區分數字的大小。
2.理解單數、雙數和相鄰數,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
3.理解數學“符號”和數字在算式中的意義,體驗游戲的樂趣。
四、調整材料助推經驗提升
區域的材料作為一種手段,能有效地促進每個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教師對數學區域材料的設計也有新的認識,我們對區域材料與幼兒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和思考,了解幼兒發展的能力,積極、適宜地把握幼兒發展進程,及時對相應材料進行變更或者調整。同時還關注個體發展,組織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把數學核心經驗與游戲融合,使他們也能通過活動在自身水平的基礎上提升。
第一次觀察發現:
兩個孩子每個人拿了10張牌,分別是A、2——10。牌子打亂后,收整齊后開始出牌。從兩個女孩的游戲中看,她們都能理解數字規律,區分的出10以內數字大小。大班孩子對數學等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幼兒已有的基礎上,是否可以引出大于號、小于號的活動。因此我們班組織了集體的數學活動:認識數學符號,引導幼兒在多個數學符號中觀察比較,發現大于號、小于號的特點,集體探索大于號、小于號的使用方法,形成以幼兒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
第二次觀察發現:
增加了數學符號后,孩子們在數學區域活動時,我發現:能力強的孩子能很快的用兩個不同符號對應擺好。而能力弱的孩子則需要在同伴的幫助下才能完成游戲。
充滿趣味的游戲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符號變得豐富多彩,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而我們觀察到孩子在操作的學習過程中,多半有混雜的學習動機,可以增加活動本身的趣味,喚起對所學的的知識的興趣和內在動機。因此,為了讓孩子在游戲中理解和運用大于號和小于號,鞏固經驗,我們又組織孩子進行多次的《鱷魚來了》互動游戲。適宜、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有效激發幼兒對區域活動興趣,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第三次觀察發現:
我班還增了輔助材料:骰子、積木等,并設置雙人或多人的競賽游戲,闖關得分等游戲增加區域游戲的競賽性,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同時,鼓勵幼兒自主協商制定游戲規則,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另外,我們根據自己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興趣選擇投放的,同時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游戲推進進行材料調整,給孩子創造和改編的空間,使數學區域活動更加豐富有趣。比如,《找出對牌》的游戲:2—4個孩子一起玩,每人10張牌,根據要求找出對應的牌,其他孩子要迅速拿出相應的牌,速度最快的為贏。
五、數學區域材料投放建議
1.關注數學核心經驗,調整區域材料結構比例
在多數班級的數學區域材料中存在核心經驗比重不均衡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班前期“數概念與運算”材料比較豐富,由此造成數學區中其他核心經驗類別的材料就較少。因此,我們班兩位教師了解幼兒數學學習發展的核心經驗內容與本班孩子的年齡段特點與興趣投放各類材料,體現區域材料投放上關注幼兒發展的全面性與均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
2.材料提供適宜與有效,提升材料的操作性與趣味性
區域材料既是幼兒活動的對象,又是幼兒建構知識、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以游戲的形式發展與學習,只有投放適宜、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才能有效激發幼兒區域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3.了解幼兒的學習發展軌跡,不斷助推游戲玩法與深度
幼兒喜歡嘗試新穎、有挑戰性的活動,在數學區材料投放提供中不可一成不變,我們也關注幼兒活動中的操作過程,了解幼兒當前的經驗和水平,同時明確幼兒數學學習的發展軌跡,判斷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不斷創設更加開放、更深層次問題與情境,推進游戲的玩法與深度,讓幼兒更近一步的探索和學習。
【數學區材料投放的適宜性與有效性】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環境創設交流-美麗的秋天
下一篇:幼兒園游戲案例分享:好玩的輪胎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