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發展時機”,如果教師能及時地捕捉到這些時機,并采取有效措施,孩子就有可能得到有效適宜的發展。在一次活動中,董志涵小朋友很快把自己種植的盆栽植物畫完了,急匆匆地拿到我面前。我說:“好,我們對比一下,看看你的植物長得怎么樣?”對比之后,我對志涵小朋友說:“你畫得很好,也很快,但是我感覺你畫的好像不是這盆植物,你看看,你畫的植物和盆栽的有什么不同呢?”孩子觀察了一會,走到老師面前說:“我的盆栽里長出那么多的植物,葉子是尖的,可我畫的植物少,葉子很圓,老師我改一改吧。”我發現了志涵小朋友的畫與實物差距很大后,根據平日對他的了解,判斷他沒有對植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并通過讓他做對比的建議,引發了他細致觀察的行為。
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需要”,這個需要雖然不是孩子提出來的,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老師來敏感地察覺到的需要。老師針對孩子的這一需要給予了適宜的幫助,又引發了孩子新的學習要求,使他有機會在這種不斷地有新要求的互動中得到適宜的發展。
【中班教育隨筆巧妙捕捉幼兒“需要發展”的時機】相關文章:
• 中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歡迎寶貝入園
• 小班教學隨筆關于操作材料
• 幼師隨筆:把快樂自信還給孩子們
• 幼兒園教育隨筆范文小西瓜蟲的到來
• 幼兒園教師大班教育隨筆幼兒園里好事多
•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怎樣設計家園互動欄
• 中班教育隨筆記錄多表揚膽小的孩子
•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面對幼兒的告狀
• 幼教隨筆:讀書的快樂
• 幼教隨筆:慢半拍的孩子
• 幼兒教師是如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 幼兒教育隨筆戌車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