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睡后的點心是玉米,大家都非常喜歡吃,有的咬一口嚼了很長時間才咽下去,慢慢品嘗著它的美味;有的是一粒粒撥下來品嘗,孩子們各自靜靜地品嘗著自己的一份。正當孩子們快吃完的時候,我看見盆里還多了半個,我隨手瓣開來分給了站在旁邊的新新和勤勤。可沒想到這會引起一崇波:新新和勤勤互相看了看,臉上洋溢起得意的笑容,他們還舉起那點玉米在同伴面前炫耀起來:“金老師又給我一塊了。”其他的孩子,有的投去羨慕的眼光;有的轉頭不不理睬他們;有的則跑上來往盆里張望。孩子們開始議論開了,有的說:“他們今天乖,所以老師給他們吃。”有的說:“放學我讓媽媽也去買。”有的憤憤不平的說:“老師一定喜歡他們。”等等。
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舉動欠考慮,給了孩子們不必要的猜疑空間。我馬上進行了補救工作:“小朋友,今天由于一個小朋友沒來,所以多了半個玉米,我給了新新和勤勤,以后如果有多的,我們輪流分享好嗎?”孩子們都同意了這個建議。
孩子是敏感的,我們隨意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們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應“三思而后行”。
【中班教育隨筆半個玉米的風波】相關文章:
• 幼師教育隨筆撫摩是對孩子一種特別的愛
• 小班幼兒教育隨筆讓我來當你的媽媽
•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善于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
• 讓孩子不再膽怯快樂成長
• 幼兒教育隨筆敢于嘗試就有收獲
• 幼教隨筆:請先別鼓掌!
•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插班孩子
• 幼兒園教師隨筆集10篇
• 別讓孩子成幼兒園的留級生
• 幼兒園教師中班教育隨筆愛打扮的孩子
• 怎樣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 小班幼兒教育隨筆因材“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