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的幼兒都是2~3歲左右的孩子。剛進小托班時,我每天都是在手忙腳亂中度過的:這邊剛安慰好哭哭啼啼的孩子,那邊那個已經尿褲子了;前面的喂飯的勺子剛拿到手中,后面的已竟在你背后吐了起來;這頭剛拉開一對打架的幼兒,那頭的孩子臉上又多了兩排牙齒印。那些日子我真恨不得一個人掰幾幾個人來用,兩只手根本不夠使喚,頓時覺得自己是那么笨手笨腳。后來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給我鼓勵與支持,在她們的幫助下我慢慢地領悟到很多竅門。
在接觸二期課改后,這才使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對學前教育的一些片面認識和看法,使我認識到只有轉變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地為孩子提供、創設出發現、探究、學習的機會與空間。新課程中指出: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而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需要之一則是學習的興趣。因此,遵循幼兒的興趣,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發展。而針對托班的幼兒,對于孩子的主動性我是這樣培養的。
幼兒園托班教育筆記一、創設活動環境,萌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
一學期的幼兒園托班教育使我認識到要激發托班幼兒學習主動性并不能從責任上來要求幼兒,而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創設一種適宜的、主動的活動式環境。0~3歲幼兒已有嘗試并探究周圍環境的行為,他們的學習經驗是在感知、操作、探究中積累起來的。因此,為了滿足孩子的探究行為,我在活動室中創設支持性、可選擇性的環境,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動。如,為滿足孩子操作、擺弄的需要,我們開辟了發展精細動作的“拼拼玩玩”、“我愛攜物”等區角,并在里面擺放著孩子隨時可取的玩具,讓他們進行串珠、敲球、扣紐扣、蓋瓶蓋等游戲。這些在孩子看來是玩具的學具,每一件都滲透了一定的層次性、多功能性和不確定性。在孩子主動探究的基礎上,隱含了讓孩子“開竅”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托班教育筆記二、保護好奇心,引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孩子天生就好奇好問,而正是在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了“我要學”的愿望,并提高了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橡皮泥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玩具材料。一開始,我就將橡皮泥放在區角中供孩子自由、任意地玩,他們也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唯唯在桌子上搓橡皮泥,忽然,她驚喜地告訴我:“老師,小面條!”真的,在她的手中是一根又細又長的“小面條”了啊。于是,其他孩子也紛紛學起她做起面條來。我又及時提供了盤子,鼓勵孩子們產生給娃娃家的娃娃燒面條的快樂情景。
橡皮泥可塑性大、多變的特點讓孩子喜歡。因此,在玩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產生各種想象。而做小面條正是孩子學習“搓”這一動作的一個切入口,老師提供的餐具也為情景開展創設了條件,讓孩子的興趣得到提升,自主產生了要“給娃娃燒飯”的愿望,并又成為以后學習團、壓等動作的切入口。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在情景中探索,激起孩子“我要學”的愿望。
作為教師,要去發現、接納、欣賞、引導孩子的自主行為,從而使他們獲得滿足,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給孩子留下一個求新、求異、豐富而廣闊的天空,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快樂健康地成長。
【托班教育隨筆讓托班寶寶自主學習】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下學期教育隨筆給孩子恰當的獎勵
• 中班教育隨筆記錄讓孩子們釋放一下
•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我的困惑
• 大班教育隨筆大全炒黃豆游戲
•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他會大聲說話了
• 小班上學期教育隨筆都是哭鼻子惹的禍
•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不再樹“中心人物”
• 幼教隨筆:愛不要太近
•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 幼兒園入園體檢攻略
• 幼教隨筆:我班的點名時間
•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老師,我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