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小學傾向化”是指幼兒園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對幼兒身心健康超前教育,讓適齡的幼兒園孩子過早的接受小學化的知識�!�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以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建立對幼兒的合理期望值,讓幼兒過一個開心有意義的童年。筆者認為將小學教育提前到幼兒階段,違背了幼兒的生長規律和心理需求,對幼兒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現筆者將從幼兒園小學傾向化對幼兒造成的影響,小學傾向化的成因,及今后的改進措施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 幼兒園 小學傾向化 措施
一、小學傾向化對幼兒造成的不利影響
幼兒教育是游戲教學教育、是習慣養成教育。 幼兒園在實施教育的時候要遵從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材施教。 幼兒園教育要符合幼兒的生長規律,幼兒園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進行小學化教育模式,會讓學前幼兒對學習產生逆反厭學心理。
段落修改首先從幼兒的心理需求來看,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從"玩中學”獲取知識,從游戲中獲得快樂的同時又能汲取他所需要掌握的本領。 然而,幼兒園小學傾向化"摒棄”了游戲這一學習方式,一昧的要求幼兒乖乖的坐在教室里,拿起手中的鉛筆,學習書寫ɑ o e等拼音,書寫漢字,計算等等。
其次從幼兒生發展來看,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到了中年級段以后的孩子會沒有后勁,學習能力開始下降,缺乏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導致剛入園的小朋友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幼兒心情壓抑會缺少和其他幼兒溝通和交流,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另外由于孩子年齡的限制,這個階段學習內容不容易想成系統的積極的學習,學習效果不理想,造成幼兒反感,不愿意學。
幼兒園小學化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忽視了幼兒的健康成長,使幼兒的身體機能和神經系統超負荷,強制了延長了幼兒的學習能力,會增加幼兒的神經系統負擔, 長期如此發展下來,孩子對上學不再有憧憬和期待。
二、幼兒園小學傾向化的成因
1.家長的錯誤觀念是導致幼兒園小學化的主要因素。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猶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越來越多的家長迫不及待的給自己的孩子報名各種幼兒啟蒙教育班,學習拼音啊,書寫啊等等。 家長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停的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其更加在意的是我的孩子今天會背什么古詩,學習了哪些知識,家長的做法帶動了幼兒小學化的趨勢。
2.幼兒園辦園宗旨不明確推動了小學化的發展。 幼兒園迎合家長,將幼兒模式小學化,一昧的要求寫字,學拼音,計算等等。 刻板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不能夠多元的發展幼兒思維,局限了幼兒的可塑造性。 不少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攀比的心理,將幼兒的成績做好教師考核的標準,致使老師采用拔苗助長的方式對待幼兒,超前幼兒的接受能力水平,忽略了孩子的正常接受能力。 使幼兒疲憊不堪。
3.教師專業素質不過硬助長了"小學化”趨勢化。 現幼兒園教師師資力量良莠不齊,多數是中師畢業生,沒有系統的學習幼兒園教育,不懂得該如何“去小學化”的面對幼兒,面對這個幼兒園觀念正確的大環境。 幼兒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理念,沒有參加系統培訓,活動時沿用傳統的小學化教學,不懂得如何正確把握幼兒的成長,致使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三、小學傾向化的改進措施
1.幼兒園應注重多種教育方式、多方面評價幼兒。
1.1.重視教育方法,注重自主學習。
在小學化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采用老師領讀、幼兒復讀的小學課堂模式。 在教學中不能夠以游戲為主,通常以灌輸的方式讓幼兒獲得知識。 因此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老師在上課時要設計符合幼兒年齡段課程內容,并以游戲為主,吸引幼兒的興趣,如在學習語言《點點愛上幼兒園》時,教師面對小班幼兒焦慮的心理,要用律動開始吸引幼兒的眼球,其次將幼兒變成“點點”代入內容里開展教學。通過游戲活動增強幼兒對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 讓幼兒自主去探索去追尋答案,讓幼兒對未來時刻抱有好奇心。
1.2重視教育評價,關注幼兒學習過程。
幼兒園小學化有個最明顯的一個表現是,只重視肉眼能看到的結果,不注意幼兒在學習中獲得的的體會及能力。 如,老師們會告訴家長今天孩子已經認識了多少漢字了,卻不會告知家長孩子通過何種形式獲得了成果。沒有多角度的評價幼兒,關注孩子的每一個進步,但其實,過程比結果重要,從過程中學會的習慣會益于孩子終身。
1.3重視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對幼兒教育時要采用正確的方法,恰到好處注重幼兒教育的啟蒙性和科學性。 重視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切勿以小學的教育方式教育幼兒,我們要學會培養幼兒會學習,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和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小學生活做下鋪墊。
2、加強家園聯系,轉變家長觀念
在糾正家長小學化觀念時,幼兒園可定期的對家長舉行開放日,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課堂中,深切感受游戲教學對幼兒的影響,可以定期對家長進行宣傳,告知家長“去小學化”的政策, 和家長傳達小學化教育的危害。 支持讓孩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讓游戲教學陪伴幼兒成長。
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有正確的理念“明確幼兒教育不是提前開展小學教育”。 幼兒園要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要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經驗和知識,要多培訓和宣導正確的幼兒園教育,可以通過園本培訓等等這些系統的知識, 讓教師做好幼兒的正確引路人。
4.建立科學的教學活動體系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的引領,組織和開展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以游戲為教學基本活動形式,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在活動中要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注意動、靜交替,室內、室外活動交替,集體活動與小組活動交替。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可以在班級里面設置區角、投放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布置區域,自己把握主體,培養幼兒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5.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促進幼兒園"去小學化”
在幼兒幼小銜接的階段,須做好幼兒的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可以和家長開展有關培訓讓家長明白幼小銜接的主要工作內容和意義。幼小銜接不是針對大班幼兒設置多少讀書量、寫字量,而是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興趣。 同時可以帶幼兒到小學參觀和學習等,讓幼兒提前感知小學生活。
近年來“去小學化”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健康的、健全的幼兒園教育才能夠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才能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使幼兒快樂成長。
結語:幼兒園應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逐步糾正小學化傾向,在教學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注重游戲教學,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感受到幼兒園的樂趣,同時引導幼兒學會學習,長效發展、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做好良好鋪墊
參考文獻:
[1]、作者:《3-6歲兒童發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03月出版
【關于幼兒園小學傾向化的有效思考】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