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如何恰當的運用批評教育
沒有批評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這種批評必須是藝術的,即是恰到好處的批評。但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對幼兒的批評往往首先采用呵斥、訓誡、禁止等不恰當的方法,這些都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近年來隨著兒童本位理論的提倡,賞識教育的被重視,一些教育工作者對于這一新理念的片面理解,又出現了一味表揚而批評教育被忽視的現象。而且幼兒教師在實施批評教育時不能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結合,這些都使得批評教育不能達到人們期望的效果。然而,批評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它的正確實施所帶來的教育價值是無法取代的。批評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必須被正確的運用,才會帶來期待的教育效果。
批評之前要了解真實情況,作出明確判斷。“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一切的批評必須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實的基礎之上,尤其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哭的不一定是對的。這時候老師弄清一件事往往需要耐心聽倆個小朋友說整個事件,老師從中抓住重點作出明確的判斷,還要識別事件中的真實與虛構的部分,不能妄下結論。
批評時針對的是當前事件。批評發生時,老師必須讓幼兒知道老師不滿意的是幼兒的行為,指出這么做的后果及不好的影響,如果改正,還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不要用“你是怎么了,怎么老犯錯?”這樣的話去責備小朋友,而是要告訴這件事你做錯了,而不是指的幼兒,老師對于幼兒沒有意見,但是幼兒不應該這么做。還要注意不要老拿孩子的舊賬說事,應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解決當前的事件上。
批評要有良好的期待。期待的意義在于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一旦老師對幼兒有了美好的期待,就能心平氣和,以自然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幼兒。當老師以溫柔的目光注視幼兒,特別是那些愛犯錯誤的幼兒時,幼兒也會給老師足夠的“面子”,變得自覺起來。所以,批評中老師要說出自己的期待,讓每一個個體都體驗到生命的尊嚴。
批評要剛柔相濟。剛柔相濟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得出的教育方法。對小女孩用剛,則有震撼力;對小男孩用柔,則化解頑石。剛與柔的使用均以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為重點。特別是那些犯有錯誤的幼兒,他們的自尊心表現得就更為復雜一些,因為做了錯事,受到別的小朋友的責怪,產生了自卑感,有時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理解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說過:“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對這幼兒,在平時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
幼兒是一個靈動的群體,幼兒教師是這個靈動群體的保護者。只有恰當運用批評教育這一教學策略,教育活動才達到期望的教育效果。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社會責任重大,言行舉止都要慎重,教師應該做好幼兒的養護者與榜樣。幼兒的心靈如同荷葉的上的露珠,請呵護他們,讓他們永遠晶瑩剔透。
【幼兒教育隨筆運用批評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師教育隨筆陪“蝸牛”一起散步
下一篇:幼兒園教育隨筆感嘆孩子的毅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