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美麗的風箏》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大膽的想象和動手能力,發展創造力和對美的感受,體驗合作的樂趣,嘗試用各種圖形拼畫,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美麗的風箏》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 發展創造力和對美的感受,體驗合作的樂趣。
2. 培養幼兒大膽的想象和動手能力。
3. 嘗試用各種圖形拼畫。
4.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 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幼兒大膽的想象和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孩子不懂得合作
活動準備
1 活動前組織幼兒開展收集廢舊口袋等活動
2 利用即時貼剪出各種幾何圖形
3 剪刀,線
4 “小兔”紙偶玩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小動物,大家跟小兔打個招呼吧!
生:小兔,你好!
“小兔”:媽媽說要帶我去郊游,你們和我一起去吧!
音樂想起(郊游),師生一起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我們去郊游啦)
師:來到公園,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草,花,船………..
師:展示圖片,強調風箏。
提問:小朋友見過什么樣的風箏呢?
生:蜻蜓,小鳥,蝴蝶……..
師:小兔也想要一個風箏,怎么辦呢?
生:買…….
師:看看小兔是怎么做得。小朋友覺得小兔的風箏怎么樣呢?
生:很丑,不好看…….
師:那請我們幫助小兔把它的風箏裝飾漂亮吧!
(二)引導討論,啟發想象
師:小朋友想怎么樣裝扮風箏呢?
想把它裝扮成什么樣呢?
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象。
(三)認識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準備好的材料,引導幼兒觀察
師:桌上有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
你準備了哪些材料?
2.要求
小朋友先想好了,然后再進行裝扮。
(四)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幼兒在背景音樂下進行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進行合作
(五)集中交流,體驗成功
師:你剛才做了什么?是獨立完成的嗎?還是和同伴完成的?
你把風箏裝扮成什么了?
在裝扮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1. 幼兒自我評價,介紹自己的作品。
2. 幼兒相互評價,夸夸它好在哪里?
3. 教師對幼兒合作及操作情況進行評價。
(六)介紹作品,分享快樂
(七)延伸
帶領幼兒到操場放風箏,體驗風箏的樂趣!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反思
幼兒學習興趣高,師生互動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學目標。
幼兒在動手制作風箏的時候,老師沒有關注到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
小百科: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美麗的風箏》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