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xx區xx實驗幼兒園創辦于1987年,1999年評定為xx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201x年6月,組建xx區xx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現有xx、xx、xx三個緊密型園區以及xx區xx幼兒園、xx幼兒園兩個合作型園區。目前xx、xx、xx三個園區占地面積共計x平方米,建筑面積x平方米;現有班級63個,在園幼兒2300多名;教職員工180多名,其中有xx省特級教師1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等12人次。
在xxx黨委政府、市區教育局的關心指導下,四年來,全體教職工凝心聚力,積極踐行“走向生態的幼兒教育”理念,不斷優化園所環境、凝練師資素養、借力多方資源,努力實現著“讓每個幼兒享受幸福,讓每位教師擁有美麗”的辦園目標。幼兒園先后獲得江蘇省巾幗示范崗、江蘇省青年文明號、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價格誠信單位、xx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xx區文明單位、xx區師德先進學校、xx市教科研先進學校、xx市特色幼兒園、xx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等榮譽稱號。
督評組認為:xx實驗幼兒園班子成員團結互助,工作勤勉。園長xxx是江蘇省幼兒園特級教師,其為人真誠、管理睿智,在她的專業引領下,幼兒園進入了內涵發展的快車道,成績喜人,成果豐碩。幼兒園發展目標明確,實施路徑正確,時時處處彰顯辦園文化,點點滴滴體現人文關懷。幼兒園既是全體教職工的精神家園,也是孩子們成長的幸福樂園。
二、主要成績與亮點
(一)理念落地,管理科學高效
幼兒園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在幼兒園人員分工、制度建設、考核評價中加以落實,使理念扎根實踐,落地發芽。幼兒園管理部門分工清晰、職責明確,縱向、橫向、散點的不同要求,增強了管理人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項目負責制”“首問負責制”則發揮了教師的特長,提高了教師參與管理的主人翁意識。
在依法辦園、依法治園的過程中,幼兒園將傳統的“以事為核心”的管理制度變為“以人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尊重和信任教職工,關注教師們的情感需要和發展需求。幼兒園通過教代會向廣大會員征集幼兒園現行規章制度的修改提案,對《xx員工手冊》《月考核細則》《園本教研制度》等近10項制度進行了修訂和完善。聽取教師意見修改后的《教師考勤有關規定》更具人性化,教師參加子女家長會、遠途教師喪假、零星事假給予教師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人性化的制度給教職工帶來了溫暖,教職工也更愛鳴幼這個溫馨的家。
幼兒園還成立了以園長、骨干教師、年級組長為代表的教育教學考核督導小組,負責一日活動的督與導。每月月末小組召開總結會議,總結一個月的工作,反思存在問題與不足,對每位教師以考核分數量化的形式進行公布,體現了人本與科學相融的管理思想,提高了教師自主開展保教工作的規范性和積極性。
(二)文化浸潤,環境溫馨美好
1.精心培育“家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
文化是引領幼兒園發展的精神系統,展現著幼兒園辦園品質。xx實驗幼兒園在教育生態學理念的引領下,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探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園所“家文化”,讓和諧愉悅而又嚴密高效的“家文化”成為幼兒園發展壯大的核心動力。
幼兒園還建立了以年級組、不同園區為單位的年級文化和園文化,如小班:和諧之家;中班:誠信之家;大班:愛心之家;曉柳園:幸福之家;花園園:快樂之家。家文化的建設,潛移默化發揮著凝心聚力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全體員工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
幼兒園每學期都會精心策劃組織文化活動:先后開展了“弘揚中華美德,做敬業奉獻模范”交流、“王牌對王牌”默契大考驗、慶“三八”教師趣味運動會、“被快樂罐滿的人生”陶藝制作、教師心理團輔、團隊拓展等活動,不斷提升園所的綜合發展力。
2.潛心創設生態環境,讓生命活力得以張揚
幼兒園以自然為友,以萬物為師,潛心創設自然環境,引導幼兒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充分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鳴幼的戶外場地,寬敞開放,有碧綠的草坪、鳴幼莊園、植物迷宮、沙水區、攀爬區、大型運動器械區等,孩子們在這里自由玩耍,樂享幸福童年。每一個班級,都創設了6-8個以上富有童趣的活動區,保障了幼兒的個別化學習,張揚了幼兒個性。鳴幼的公共環境是特色中的亮點,每一處拐角、每一個大廳、每一條走廊都被充分利用,成為了孩子們的學習場和游戲場,校園公共環境在xx市幼兒園公共環境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
(三)研訓扎實,隊伍優秀精良
1.做優科研,增強幼兒園核心競爭力
(1)扎實課程建設,研究成效顯著。在教育生態視野下審視幼兒園游戲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也是構建一種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游戲生態環境。鳴幼依托省級“十二五”立項課題《教育生態學視野下幼兒園區域游戲的設計與組織的研究》,優化每周活動計劃,科學布局游戲空間,彈性執行游戲時間,注重調研提升質量,孕育了以游戲為切入點的創新園本課程。正因為研究目標明、舉措實,指導強,幼兒園課程建設成效頗豐:在市區多項游戲環境競賽中獲一二等獎佳績,并積極做好課程成果輻射,經驗介紹遍布南京、吉林、哈爾濱、山西等地。
(2)創新教研形式,夯實園本教研
幼兒園拓展教研空間、深化教研層次,促使教師按需發展、分層發展。依托課題研究,進一步完善多維立體的園本教研形式,如三園聯動教研,針對幼兒游戲進行現場觀摩和研討,各園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大小教研,注重教研參與和互動,推行“輪流主持制”,在“實戰演練”中進行“研啟式”教研。
(3)務實課題研究,鮮亮特色內涵。園領導注重教師科研能力培養,措施有力:緊扣需求,邀請科研專家指導梳理思路;扎實管理,“活動日”形式促進研訓一體;調查現狀,課題審議活動定期把脈,幼兒園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近年來,鳴幼有3個省、市、區級課題有序推進并順利結題,其中獲xx市基礎成果一等獎1個;xx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課題5個、二等獎課題3個。教師個體科研能力也提升迅速:近三年來,先后正式出版《xx》《園本教研》《xx游戲研究》等專著,在區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會議交流、論文獲獎多達500多篇。
2.做強師資,提升園所品牌影響力
(1)構建和諧生長點,提升師德修養。鳴幼堅持抓師資隊伍建設,多渠道推進師德師風的建設。工會實施道德講堂工程,增強了教職工友愛互助、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勢;匯編《鳴幼教師道德故事》,讓教師有了學習與追趕的榜樣。尤其是成立了教師志愿者組織,前往敬老院包餛飩、為環衛工人提供早餐、為小區做教育宣傳,切實將“修師德、樹師風、鑄師魂”活動貫穿于實踐之中。
(2)創設敞亮生長場,加快師能發展。園領導以團隊研修為抓手,多元培訓,鳴幼教師梯隊發展良好,師資隊伍成長迅速。菜單式培訓關注教師個體需求,讓培訓更有針對性;“主持人輪值”為更多年輕教師搭建鍛煉平臺;“暑期名師學堂”邀請xx、xx等專家來園授課講座,讓教師足不出戶接受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
(3)催生蓬勃生長力,精準教師培養。暑期崗前培訓、“一月一培訓”幫助新教師排憂解難;“新教師展示課”提升了新教師課堂駕馭能力。園領導積極表率,xx園長領銜區級“幼兒園游戲”名教師工作室和“幼兒園課程領導力”名校長工作室,發揮了積極的輻射引領作用。在其影響下,園部特長教師組建了新媒體工作室、自彈自唱培養室等,草根工作室的成立激發了更多特長教師的潛能。
(四)互動緊密,家園齊心聚力
幼兒園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家園聯系工作,通過省級課題《小城鎮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的實踐研究》的實踐,努力探索科學化、個性化、園本化的家教指導工作途徑和形式,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融為一體,形成家園合力,提升了家長的滿意度和幼兒園的社會美譽度。
1.建立“家長小學苑”----讓家長成為幼兒教育的受益者。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訪、海報等形式宣傳幼教理論、方法,提高了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通過家長開放日、短期早期教育服務班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喚起家長對參與活動的意識;通過幼兒園網站、家園聯系手冊、約談、電話聯系、面對面交談等方式,給予家長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提高了幼兒園與家長的交流密度。
2.成立“親子聯盟團”----讓家長成為幼兒教育的指導者。幼兒園努力把家長職業特點、愛好和特長作為教育資源,通過建立家長檔案,組成親子教育聯盟,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特聘教師”。家長們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豐富拓展了幼兒教育活動內容,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
3.創建“家長俱樂部”----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發展的參與者。幼兒園聘請有特長的家長成為幼兒園家長俱樂部成員,通過沙龍、講座、座談、案例分析、導師帶教等形式開展各項活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家長們走進課堂,了解幼兒園的保教工作,形成了家園合作、互動共贏的新局面。
三、意見與建議
1.進一步改善辦園條件。幼兒園的現有建筑面積已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活動需求;戶外的一些大型玩具因使用年限較長已有多處出現磨損或開裂,不利于幼兒安全游戲。建議幼兒園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大投入,盡早完善與更新這些設施設備。
2.進一步配齊配足保教人員。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省優質幼兒園標準,配備兩教一保,所有教師應持有教師資格證。目前,幼兒園中大班均沒有配足保育員,還只是兩教半保;有三位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建議幼兒園加快合格保教人員的配備,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促進幼兒園可持續發展。
【幼兒園綜合督導評估報告】相關文章:
上一篇:2017年秋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下一篇: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總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