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對的觀點
有的幼兒園老師曾說,“家長永遠是對的。”于是又的教師則這樣理解,“家長說什么我都聽”。諸如家長問:“怎么不學子呀?”“怎么最近沒學英文呀?”……把知識看的很重要,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什么?教師一點兒不怠慢今天人字,明天學單詞,學會一遍一遍地教。這些現象目前在許多幼兒園很普通,家長把升學的壓力提前引入到幼兒教育階段。“不能輸在起點上”成為家長最重視的話。孩子應該更多地是游戲,是戶外活動,其次是興趣。如果我們在平時多注重鍛煉幼兒的身體機能(如肌肉韌性,反映靈活性,平衡能力……),孩子在游戲中,在與伙伴交往中,在平時的游戲中,能使身體靈活做動作,而動作則會促進大腦發育,孩子學起知識來也更得心應手。教師要以虛心態度接待家長,即使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也不能強迫家長去接受而要講究方式、方法及策略。
同時,堅持對的觀點不是我主義,所謂“兼聽則明”,采用家訪、家長會、家委會、家長咨詢、交接面談等多種形式。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總結適時的新結論,不能盲目推崇教師主義。不能否認,有些家長的教育意識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
在教育行為實施中教師更專業,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處于專業的主導地位,所以教師要在家園合作中擺正自己的位置。例如,開家長會是一個很好的與家長溝通的機會,有的教師將園內規章制度念一遍,三言兩語后說“好了,家長有什么事說說吧。”很不負責任地將自己的主導作用推給家長,而家長并不具備客觀、公正地闡述一個論點的能力,其結果只會使家長會變成大“雜燴”。因此,家長會之前,教師應充分地準備好書面材料,內容包括開會目的、教師的心觀點等,家長聽了教師的報告一定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全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教育方法也更明確。然后再展開討論,家長也會有針對性地提問咨詢,或者提出比教師更好的教育方法,這才是我們預先的目的,家園共育當然首先要“家園共識”。
【和新入園家長搭起家園橋(三)】相關文章:
• 園長應促進教師有效教學
• 我眼中的好園長
• 耐心等待,讓幼兒獲得充分的體驗
• 當家長行為不妥時的處理案例
• 幼兒園“研究型教師群體”創建的策略
• 孩子為啥一入園就生病?
• 幼兒園園長培訓班的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0篇)
• 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呼喚教育的理智和成熟
• 幼兒園后勤管理改革初探
• 精選園長幼兒園心得體會匯編八篇
• “顧客滿意度”理論與幼兒園管理
• 兒童氣質與幼兒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