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幼兒園 張微 內容摘要:小班幼兒的繪畫處于涂鴉晚期,有其階段性的特點和價值。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情境法是最適合小班幼兒的繪畫教學。運用情境可催生小班幼兒有目的的涂鴉動機;借助情境語言可以傳達教師對幼兒的作畫要求;利用情境可激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繪畫成果;多元情境的創設,為幼兒繪畫提供了更自由廣闊的表現空間。教師在情境創設中要注意情境的新穎性、情境內容的實用性和情境創設方法的啟發性,明確情境存在的意義在于更好地服務于具體的繪畫活動目標,為小班幼兒提供一個更自由、更快樂的涂畫天地。
關鍵詞:繪畫教學;情境法;小班幼兒;涂鴉
前蘇聯教育家德寥莫夫曾說:“并非所有的兒童都會作詩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兒童都會畫畫。”[1]繪畫是兒童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是兒童自我表達的一種語言,也是兒童成長生活的一種需要。兒童的繪畫行為是由手部動作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我國學者屠美如在其1991年出版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書中,將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涂鴉期(1.5-4歲)、象征期(4-5歲)和概念畫期(5-8歲)。每個兒童都遵循這個繪畫成長的必然規律,即從涂鴉期到象征期再到概念畫期,并按照這一規律持續性地成長。與此對應,小班幼兒年齡在3-4周歲,他們的繪畫正處于涂鴉期。
一、小班幼兒繪畫的特點和繪畫教學的價值 (一)小班幼兒繪畫的特點
涂鴉指的是幼兒從一歲半左右由于能夠獨立行走,用手進行探索變得更為自由。這時候他們喜歡到處隨意地涂抹,在紙上、墻上、地面上畫點畫線,這是幼兒的感覺和動作有了一定的發展和協調之后對周圍環境作出的一種新的探索,是一種無目的的手臂動作練習,涂鴉是幼兒繪畫的最初階段。小班幼兒處于涂鴉期的尾聲,他們的繪畫表現出階段性的特點:
1.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開始萌芽。一形多義是這個時期幼兒繪畫的主要特征,圓圈是這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涂鴉符號。
2.個體生理、心理發展速率的不盡相同,使幼兒之間的差異較大,但隨著幼兒動作逐步精細化,幼兒之間的差異將會漸漸縮小。
3.偏愛鮮艷明亮的顏色,能區分3-4種或更多差異明顯的色彩,但對顏色深淺尚不敏感。
4.空間知覺開始萌芽并逐步發展,思維由缺乏目的性向穩定性逐步過渡。
5.喜歡擺弄新奇、易操作的繪畫工具和材料,只關注擺弄的過程,對結果不在乎。運筆由手臂控制逐漸過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強。
(二)小班幼兒繪畫教學的價值
涂鴉是小班幼兒喜愛的一種藝術游戲活動。幼兒從涂鴉中可以獲得一種滿足感,他們不受拘束地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簡單的點、線和圖形來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涂鴉也是小班幼兒的一種創造性的游戲方式。幼兒的觀察、記憶、注意、想象和思維能力等都能在涂鴉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小班是幼兒的涂鴉的關鍵時期,此時教師若根據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科學地組織繪畫教學會對幼兒心智的成長和未來美術能力的發展大有益處。
1.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涂鴉過程中需要有視覺的配合及觸覺的控制,盡管小班幼兒在涂鴉初期的手眼協調性不強,只能是點、線的混沌狀態,但經過反復的鍛煉幼兒的動作逐漸趨于靈活。通過教學活動幼兒能初步認識繪畫的工具和材料,學會辨別紅、黃、藍、綠、橙等幾種基本的色彩,開始感受到直線、曲線、折線及各種線條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幼兒對于要畫的事物會積累一定的經驗,能夠自覺主動地觀察事物的粗略特征。小班后期的涂鴉作品開始有形出現,幼兒常常一邊畫,一邊自言自語地說明自己所畫的東西,有時甚至會為自己的作品命名。這說明幼兒的形象知覺、大小知覺和空間知覺已有所發展,幼兒的各種認知能力正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完善起來。
2.推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小班幼兒在命名涂鴉階段逐漸能夠將點、線以及各種簡單的圖形加以組合,并開始有對他們命名的涂鴉作品進行涂色的沖動。他們大多喜歡用鮮艷明亮的色彩給作品涂色,這說明小班幼兒已經對涂鴉有了審美體驗。此時教師通過有目的、有系統的繪畫教學活動,為幼兒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選擇符合幼兒興趣和需要的繪畫內容,引導幼兒感知繪畫對象的審美特征,為幼兒創設松愉快的繪畫氛圍等,讓幼兒就在對繪畫工具和材料的操作過程中產生審美愉悅,在快樂的涂畫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美國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指出:“創造性是人類所具有的本能,它是我們解決和表現生活困難的主要直覺,兒童尚未學習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2]小班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往往會有許多奇思妙想,通過繪畫活動大膽、夸張地表現出來。但這種藝術創造如果不正確地加以引導,就會不經意地被扼殺掉。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引發幼兒的創作的欲望;通過啟發式的語言幫助幼兒開闊思路、啟迪智慧;通過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和組織方法來激發幼兒的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小班幼兒從最初的亂涂亂畫到畫出一些符號和形狀,再到把各種基本形狀有選擇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圖像,如人物、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其創造力通過繪畫作品表現出來,同時也在繪畫過程中得到不斷地發展。
4.為幼兒未來美術技能做準備。涂鴉是每個人走進美術藝術世界的必修課。小班幼兒涂鴉對練習肩、手、腕等部位的關節和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非常有效,能幫助幼兒較順利的完成執筆的訓練。涂鴉過程中出現的點、線即各種簡單圖形是最簡便、最直接表現形象的繪畫手段。這種最基礎的美術技能練習為后期的如何運筆、構圖等美術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情境參與,讓小班幼兒快樂涂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應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3]小班幼兒涂鴉不僅是一種美術活動,而且是他們認識世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周圍的大人和小朋友交往、獲得肯定的一種天然成長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兒的繪畫目的性不強,繪畫技能不完善,他們還不能自如地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師應將情境法運用于小班幼兒的繪畫教學中,通過具有趣味性和游戲性的情境來激發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興趣和動機,引導幼兒通過繪畫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所謂情境法指的是教師根據幼兒繪畫教學的需要為幼兒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場景,使之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引發相應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幼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巧設情境,催生有目的的涂鴉動機
小班幼兒興奮強于抑制,情緒多變,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作畫時缺乏明確的目的,他們往往由所畫的圖形聯想到自己經驗中的某些事物,繪畫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所以,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貼近生活、凸顯趣味的情境,為幼兒提供充滿豐富感受的體驗活動,在情境的驅動下架起幼兒體驗與表現之間的橋梁,幫助幼兒完成從無目的的涂鴉到有目的的繪畫過渡。例如,小班上學期的一個繪畫教學活動目標——感知分辨上下方位,有控制地練習直橫線涂鴉。活動前教師認真分析了此目標與本班幼兒的繪畫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直、橫線涂鴉是小班幼兒涂鴉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涂鴉符號,但是大多數幼兒的線條涂鴉都是一種無控制的、隨心所欲地在紙上任意描畫。如何既保持幼兒對線條涂鴉的興趣,又能引導他們從無控制的涂鴉向有控制的涂鴉過渡呢?最后教師設計了《大掃除》這一教學情境,將兩支深淺不同的水彩筆用膠帶捆綁在一起,模擬吸塵器除去地毯上的灰塵。雙色水彩筆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小班幼兒濃厚的興趣。孩子們饒有興致地握著這樣的“吸塵器”,從“地毯”(畫紙)的一端“吸”到另一端,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在情境的驅動下孩子們實現著從無控制涂鴉向有目的的控制涂鴉過渡。
(二)借助情境語言,向幼兒提出作畫要求
一個良好情境的創設,能讓幼兒積極地投身到活動中。如何讓幼兒在愉快的情境中領會繪畫的要求和目標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運用情境語言引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如美術活動《送禮物》,活動目標是訓練幼兒有控制的表現封閉的圓。 由此,教師設置情境“包裝禮物”——用水彩筆沿著禮物畫封閉的圓,滿足幼兒涂鴉圓圈的需要。在幼兒作畫過程教師中運用情境語言:“禮物包起來了嗎?”、“別讓禮物從小洞洞里掉出來哦!”、“給禮物扎上漂亮的蝴蝶結”等提醒幼兒有意識地從現有的不封閉的圓逐漸過渡到有控制地表現封閉的圓,讓幼兒在愉悅的游戲情境中領會到作畫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情境,讓幼兒分享繪畫成果
繪畫是兒童表現自我、抒發情緒和情感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外化兒童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術活動中,孩子除了體會畫筆的痕跡給他本身帶來的新鮮興奮以外,還會發現,原來他可以這樣把心門打開。因此,有人曾說:“孩子的繪畫作品中,即使是一根非常簡單的線條,也表達了他們的情緒和情感。”[4]然而小班幼兒的繪畫水平有限,他們往往只用一些簡單的符號和圖形組合象征性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成人常常難以讀懂他們作品所表達的內涵。所以在小班幼兒繪畫活動的結束環節老師應采取“退位”的方式,將作品評價交由幼兒自己來完成。利用情境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作品的內容、分享繪畫成果。如小班下學期繪畫活動《快樂的郊游》,伴隨《郊游》歡快的
音樂,老師給每個幼兒分發大客車教具,請幼兒在旅游車上自由添畫上自己的好朋友,帶上他(她)一起去郊游。活動結束環節,老師請幼兒輪流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添畫的朋友是誰,并說說自己畫中表現出了朋友的哪些特征。通過在情境中分享,讓孩子們體驗到和朋友一起活動的快樂。
(四)創設多元情境,激勵幼兒自由繪畫
1.創設生動形象的語言情境,讓幼兒“敢”畫
小班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一般不會邊觀察邊畫,往往急于求成,畫出的作品粗糙、散亂,有的孩子則表現出無從下手,有畏難情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運用形象性的語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幫助幼兒掌握繪畫要領,使其大膽作畫。如小班繪畫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老師在示范添畫小雞的外形特征尖尖嘴、圓眼睛、小翅膀和小腳時配以
兒歌:“小小蛋兒把門開,小小嘴兒鉆出來,圓圓眼睛睜開來,拍拍翅膀鉆出殼,小小雞兒站起來。”孩子們學會了
兒歌后邊念兒歌邊添畫,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雞娃很快就添畫好了。
2.創設身臨其境的生活化情境,激勵幼兒“樂”畫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創設讓孩子身臨其境的情境,會讓幼兒倍感親切,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好吃的火鍋”就是一次模擬真實生活情景的小班繪畫活動。本次活動老師事先準備了圓圓的肉丸、魚丸、貢丸,方方的豆腐干、冬瓜,還有橢圓形的鵪鶉蛋、香腸,長長的寬粉等。這些真實物的提供仿佛帶孩子走進了真正的火鍋店,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鋪墊,下面的活動自然是進行地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3.創設豐富有趣的游戲情境,激勵幼兒“會”畫
游戲是學齡前兒童發展的主要源泉。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曾說:“游戲從心理方面來說是兒童的第二生命……游戲從教育方面來說是幼兒的優良老師。”[5]《綱要》也指出:“游戲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兒各領域教育的重要途徑。”[6]我們將游戲與小班幼繪畫活動進行優化組合,借助游戲情境推進、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圖式,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小班繪畫活動《洗澡》共有四個環節,從第一個環節開始教師就以游戲“躲貓貓”的方式展開,讓幼兒在與游戲場景的互動中,對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的明顯特征進行復習鞏固。接著開展了角色扮演的游戲,幼兒通過表演小動物們洗澡的過程(淋濕身體—抹肥皂搓泡泡—清水淋浴沖洗干凈)回憶自己洗澡的經驗。第三個環節則是幼兒借助老師提供的繪畫材料大膽表現小動物洗澡的情景。結束環節我們借播放樂曲《我愛洗澡》,請幼兒伴隨
音樂模擬洗澡,感受洗澡的快樂。整個活動游戲貫穿始終,幼兒在豐富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自然習得繪畫技能。
三、教師實施情境法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于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情境教學的方法最適合他們,但如何利用好這種方法,讓整個活動自然流暢,讓孩子既能積極地投身到繪畫活動中去,又不覺得枯燥和乏味,就需要我們教師精心地設計和思考。
(一)創設的情境應具有新穎性
創設的情境一定要新穎、多變,其目的是引發幼兒的新奇感。各種現代教學技術設備為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造空間,利用它們會讓情境教學具有鮮明的形象性、生動的情節性、優美的藝術性等特點。例如,一段錄像能將幼兒帶入奇妙的植物世界,一幅大型的森林背景能成為幼兒制作的動物們棲息的場所,偶爾開展的比賽和評獎活動能使幼兒群情激奮,一個小小的游戲能喚起幼兒無限的想象。不過,能引發幼兒新奇感的情境未必一定要用錄像、投影、電腦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關鍵在于教師對繪畫活動內容和小班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的把握。
(二)創設的內容要實用
情境法的目的是讓一個普通的美術活動變得有趣、有意義,也就是說,所創設的情境應與活動目標相一致。例如,讓小班幼兒在封閉的圖形內涂色,本來并無附加的意義,但如果教師說這是三八節送給媽媽的禮物,那么這一活動就變得充滿了濃濃的情意,幼兒也會積極地、投入地去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設計要和美術活動的內容相吻合,設計要合情合理,避免牽強附會的情境設計。
(三)創設的方法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明確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情境創設來增加幼兒的體驗,豐富他們的感受,激發起他們的想象,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不能為了表面的熱鬧而設置情境,應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和發掘某一情境中蘊含的價值,使之能更好地為幼兒認知、技能、情感、創造等多層次的活動目標服務。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7]根據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我們在繪畫教學中以情境的運用為突破口,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認識活動和情感活動的融合,使他們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的狀態,從而保證繪畫教學活動的高效性。當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具備探究精神,在幼兒繪畫的關鍵期努力為其創設寬松、童趣的繪畫學習環境,適時引導,巧妙地組織幼兒的繪畫活動。
參考文獻:
[1] 李慰宜. 幼兒園繪畫教學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林琳 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修訂版)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孔起英.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 羅思娥. 激發幼兒情趣,體驗繪畫愉悅—淺談小班幼兒繪畫教學的策略[J].現代幼教,2011(12):38-39.
[5] 吳鑫. 從涂鴉看幼兒心智的成長[J].理論建設,2006(1):24.
【情境法在小班幼兒繪畫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 讓多媒體在小班美術活動中綻放光
• 幼兒園班級管理教師角色的定位
• 放手讓幼兒自己畫畫
• 幼師如何指導幼兒審美性觀察
• 借助童話故事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 淺談幼兒的美術教育
• 通過美工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 如何在兒童美術活動中體現“集體學習”的價值
• 做孩子藝術創想的點燈人
• 淺談對幼兒美術的認識
• 淺談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 構建立體繪畫教育體系,促進幼兒繪畫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