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新課程主題活動中,數學內容較少,數學知識零散。與數學縱向的知識結構很難整合。怎么樣才能把數學有效地整合滲透到主題活動中去,通過嘗試實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目標入手
1、 轉變對數學目標的認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數學教育不在于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強調在生活和游戲中進行數學教育,其根本目的重在感受數學和用數學方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
舉例:一段時間里,幼兒萌發了在建筑區為自制的汽車搭建停車場的想法。教師積極支持并幫助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長短、寬窄不一和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板等)鼓勵幼兒進行嘗試探索。在了解一些停車場的特點和不同停車場的結構基礎上,孩子們根據汽車的大小、高矮進行了設計。有的設計成很大的一層,能停許多車;有的設計成3層、3層,說是省地方;有的設計只有一個口,有的是環行停車場,車能從任何一個地方進入。在實際建構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很多問題:當他們發現因為車的大小、高矮等不同,一個停車場里放不下時,他們提出按照顏色大小分開,再分層停放,分層要有汽車上下行駛的道,否則車只能“飛上去”,這可是孩子們設計時沒有想到的。于是他們針對教師扮成的司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調整,有的小心翼翼地撤掉一些不影響平衡的圓柱,有的把柱狀積木輕輕地挪。這樣許多小車可以停進去了。孩子們高興極了。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得知,經歷了七八次不懈努力而搭建的停車場,讓孩子們在保持平衡方面認識到:兩個圓柱支撐一個正方形,不如3個、4個更穩;在選擇材料上運用比較測量的方式選擇適宜長短、薄厚、高矮的積木進行搭建,不夠要想辦法找合適的積木拼接;而在空間上汽車怎樣停可以節省空間……通過不斷調整材料,滿足搭建的需求,幼兒最終了解了汽車的大小、高矮與所用積木和空間的關系。幼兒不僅建構了數學經驗,而且學會了解決問題,還養成了善于動腦,持之以恒,與他人合作等各種良好的學習品質。這種方式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顯然比在課堂上教師用現成的教具讓幼兒比較認識量的活動生動有趣得多。幼兒在游戲中所建構的數學經驗,也得以遷移到他們玩的其他游戲中。
這種由幼兒游戲需要產生的教育時機,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幼兒支持鼓勵,通過有目的的投放能夠讓幼兒不斷運用數學經驗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材料,適當的給予引導,幼兒就會在自然地參與解決問題、滿足自己游戲需要的活動過程中,習得各種數學經驗,同時感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所以,我們在數學活動中,在尊重數學的知識結構,幼兒的認識規律的同時,應轉變數學單一目標為多元目標,輕知識目標,重能力和重情感目標,以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為最終目標。
2、 力求數學目標與主題目標的整合
有了明確的主題目標與數學目標,才能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預成主題時,主題根據生成原因,主題價值等因素制定主題目標,選擇各領域內容(包括數學),所以數學與主題是從屬關系,數學應為主題服務。數學在主題大目標的指導下,在考慮數學知識目標的前提下,可以嘗試在情感目標與能力目標上努力與主題目標整合。 如:新年快到了,我們進行《新年快樂》的主題活動。主題目標為:用多種方式慶祝新年;感受新年來臨歡樂的氣氛,喜悅的情感。新年來臨,孩子們最開心的是新年禮物和穿新衣。為此,我們從孩子內心需求出發,選擇設計了數學活動《新年禮物》、《穿新衣服了》。其中,《新年禮物》結合6的加減法的內容,通過幼兒制作各種新年禮物,在禮物上裝飾和算術一樣多的禮物來開展。如:3 +3= , 6-2= , 6-( )=1 …… 幼兒就可以畫上和得數一樣多的喜歡的禮物,把相對枯燥的加減運算融合到制作禮物的快樂中。該數學活動的目標為:1、在結合6的加減運算,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禮物。2、體驗慶祝新年的快樂 。(與主題目標2相融合)
又如:數學活動《穿新衣服了》的目標為:1、感受服裝的大小,長短,圖案的對稱 2、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搭配試穿新衣,體驗新年穿新衣的快樂。其中目標2與主題目標相整合。本活動注重情感目標的達成,注重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快樂情緒。如:幼兒在穿衣選擇上搭配上,不一定很合適。如大衣配小褲、衣袖很長等。但孩子還樂在其中,我們應該予以認可。對于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的方法加以解決,如卷起長袖和褲腿等。(與主題目標1相融合)
(二 )從內容入手
幼兒園數學知識主要有數,量,形,分類排序,時間空間等內容,每一塊內容有自身的結構層次。幼兒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體現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前后聯系的特點。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數學知識好比鏈條,掉了一小環,下面的內容就不懂了……”所以主題根據主題目標選擇數學內容時,應把數學的知識體系作為一根縱向坐標,尋找該主題實施階段,適合幼兒數學的發展水平的內容,加以靈活運用和有機整合。
數學活動與主題活動在內容上的整合可以從下幾個環節進行:
1、結合主題活動,融數學與區角活動中
(1)、創設良好的主題氛圍
豐富的主題環境,首先讓幼兒從視覺上得到感染,然后在頭腦中印下表象,為數學知識的內化提供幫助。如:可以張貼幼兒收集或制作的與主題相關的圖片資料,《有用的數字》主題中,貼掛了幼兒制作的趣味數字,車牌上的數字,年歷上的數字,商標上的價格數字。擺放了有數字的實物,如:鬧鐘、圖書、印有生產日期的瓶子,尺子等。讓幼兒時時處處能感受到數字。
(2)、提供給幼兒可操作的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提供可操縱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條件”。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于幼兒的不斷的練習強化。應該投放豐富和足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與材料進行交互作用,從而獲得大量數學感性經驗。例如:《動物世界》的主題活動中,可以投放豐富的動物可卡片進行數學游戲,如:益智區中給動物分類;玩自制動物拼圖(幾何圖形的組拼);“小動物商店”角色游戲中,給小動物分類擺放,幫小動物制作價格牌(5以內數字),到小銀行取5元錢(5的加法),買兩樣小動物(5的加法),買1個小動物還剩幾元(5的減法)等……幼兒在自由輕松地游戲氛圍中,感受了數學,鞏固了知識,體驗了快樂。
2、結合主題,融數學與一日生活中
數學教育應遵循密切聯系幼兒生活的原則。現實生活是幼兒學數學的源泉,幼兒生活中處處隱含數學,應該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如:《有趣的圖形》主題>>活動,晨間游戲時,幼兒玩神奇棒,進行圖形組拼;活動組織時,可以讓幼兒圍坐成半圓形,長方形;給小組時,給小組以圖形命名,如:圓圓組,長方邊,梯形組,三角組等;午后散步,可以帶幼兒去找找幼兒園里的圖形在哪里?如大型玩具上的,教學樓梯上的,樹上的,感應小道上的,操場上的,小朋友身上的;吃餅干或豆腐干時,讓幼兒邊吃邊變出各種幾何圖形。讓幼兒不知不覺地獲得相關的數學知識。
總之,我們要時時處處關注數學,盡其所能地與主題活動整合,滲透在主題教學中,讓數學活動在主題背景下內容更豐滿,形式更靈活,力求增強主題活動與數學教育在目標、內容、形式、方法上的有機聯系,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多種的方式、方法來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充分利用數學與主題整合的價值,促進孩子的發展。
【如何將數學教育整合到主題教學中】相關文章:
上一篇:數學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下一篇:幼兒園嘗試性教育活動淺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