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總之,運用相似性原理實施趣味數學教育,讓幼兒感受到:數學是有趣的,數學是好玩的,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激發幼兒不斷地建構數學知識相似塊,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在幼兒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數學。但數學具有抽象性,而幼兒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如何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是新《綱要》對幼兒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相似性原理認為,當客觀對象與人在其生活、工作、經驗中的建構、積累、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經驗單元(即相似塊)相互匹配、相似激活、相似興趣產生,幼兒就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學習。為此,我運用相似性原理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數學知識相似塊,積累相似塊,尋找數學的規律。并學習調動所有的相似塊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的樂趣。
一、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建構幼兒的數學相似塊。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如玩具、餐具、食物等,都可以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好材料,每一樣東西都包含大量的數學信息。例如:桌子上的一個茶杯,用集合概念表示:是一個杯子;用數概念表示就是1;用空間概念反映就是杯子的大小、形狀、在什么地方(空間量、形體、方位);用時間概念表示就是杯子是新的還是舊的等。為此,我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不斷建構數學知識的相似塊,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從而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二、創設環境,提供充足、多效的操作材料,讓幼兒不斷進行相似激活、相似匹配、相似組合。
幼兒期的思維以直覺形象為主,他們對數量和空間關系的理解和認識、邏輯推理都要借助于具體形象和動作來進行。我認為讓幼兒通過操作熟悉的事物,讓事物與幼兒在大腦儲存的相似塊相互匹配、相似激活,相似選擇不僅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最好方式,也是幼兒獲得抽象數學概念的必經之路。
操作材料是幼兒操作活動的媒介,是幼兒思維的物質基礎。為此我首先為幼兒提供充足、有效的操作材料:①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每次數學活動我都會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套操作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對于一些有多種解決問題方案的操作內容,我還提供多功能的操作材料,為幼兒擴散性思維練習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②提供多層次的操作材料。幼兒的數概念的形成要經過一個逐步抽象和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為分三個階段:動作表征階段、形象表征階段和符號表征階段。于是我對于同一概念的操作活動都提供包括實物、形象(圓點、實物圖片等)、符號(數學等)三種層次的材料。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又能以此引導幼兒從動作→形象→邏輯思維逐步發展。③提供多效性的操作材料。向幼兒提供的材料應充分體現有關數概念的一切特征,以便幼兒在全面認識材料特征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獲得具有獨特性的操作結果。
其次,創設環境,反復練習。有了可供幼兒操作活動的材料,還必須為幼兒創造操作活動的環境。我除了讓幼兒在數學活動中操作外還創設數學角,讓幼兒在活動前、活動后、日常生活中進行操作,不斷地去相似激活、相互匹配、相似選擇,從而獲得數學的規律和知識。
三、充分利用家庭、社區教育資源,不斷豐富幼兒數學知識的相似塊。
自然環境和社區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為此我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從以下幾方面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數學教育能力,讓家長不斷豐富幼兒數學知識的相似塊。
第一,通過開家長會、出版《家長園地》、與家長交談等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般規律,使家長正確地對孩子進行早期數學教育。
第二,教育家長善于抓住數學教育時機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由于幼兒不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有意注意的穩定性差。如果家長強力灌輸數學知識,不僅不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難以收到學習效果,而且會引起幼兒的反感,導致其產生害怕,討厭學數學的心理。因此,我教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抓住適當的時機向孩子進行教育。
第三,教育家長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把生活用品當最好的教具。
提到數學許多家長往往想到的是數數,加減運算,實際上幼兒數學教育不僅僅是數數和加減運算,其內容是廣泛多樣的,它包括集合、分類、排序、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等。為此,我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例如集合是現代數學的最基本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家長在吃東西時可以把梨、蘋果、香蕉放在一起,把餅干、蛋糕放在一起。這些家長有意識的集合行為可以讓孩子積累類似的相似塊。
總之,運用相似性原理實施趣味數學教育,讓幼兒感受到:數學是有趣的,數學是好玩的,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激發幼兒不斷地建構數學知識相似塊,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廣西北流市幼兒園 俞紅霞
【運用相似性原理實施趣味數學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為幼兒的數學學習做好經驗準備
下一篇: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