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三五個孩子在玩水;忘記關水龍頭了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復提醒常規要求“要這樣,那樣的”,可效果總不佳。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特點的關系,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愛的游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并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時,我也加入進來,并有節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我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紛紛跟著我學了起來。“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有節奏快慢的變化中,通過動作表演兒歌內容,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節,只要我們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動腦筋,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創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這點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樣,幼兒才能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僅僅一個洗手的習慣,我們也要考慮很多。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多更強的獨立能力。
教師應做有心的人,從孩子長久發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要親自參與到幼兒的實踐活動,體驗孩子們的需要,制定的常規制度應隨時調整,并改變教育方式,形成真實的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幼兒園觀察記錄《小小的洗手環節》】相關文章:
• 幼兒園觀察記錄《孩子的轉變源于教師的感染》
•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我不哭了》
• 幼兒觀察記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擅長》
• 大班觀察記錄《呵護幼小的心靈》
•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放手讓孩子去做》
• 幼兒觀察記錄《孩子們溫暖了我的心》
• 幼兒園觀察記錄推薦《學會表揚》
• 幼兒觀察記錄《控制性的媽媽帶出強悍的孩子》
• 中班教學案例《排隊風波》
• 幼兒中班觀察記錄《今天你浪費了嗎》
• 幼兒觀察記錄《培養幼兒生活環節中的價值體現》
• 幼兒上學期觀察記錄《放開孩子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