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盡管教師們已經摒棄了“知識中心”的價值取向,但在實踐中所呈現出的仍是注重“結果導向”的結構活動。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缺乏童真。第二,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實施路徑缺乏童趣。由此可見,幼兒園科學活動應從孩子們的生活出發,著眼于幼兒身邊有趣的科學現象,引導幼兒以探究的方式去感知、體現、發現周圍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現象,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探究體系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183-02
幼兒們從入園的第一天起,就對他們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充滿了好奇,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地觀察著園里的一切,思索著這里帶給他們的許多新奇事物。因此幼兒教師要抓住幼兒的這些心理,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他們勤動手、勤動腦、樂觀察、好提問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去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各種學習能力。因此,我們在幼兒教育中,提出了以科學探究體系理念為前提的教學研究策略,下面我們將就此做一具體闡述。
1 建構以六種教學項目為基礎的科學探究體系
這六種教學項目是指:科學小活動、科學小游戲、科學小制作、科學小實驗、科學小常識、科學小基地。那么,建構這六種科學教學項目的宗旨是什么呢?這就是:科學小活動旨在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科學小游戲旨在啟迪幼兒的科學智慧;科學小制作旨在使幼兒們分享科學體驗;科學小實驗旨在讓幼兒感悟科學經驗;科學小常識旨在拓展幼兒的科學認識;科學小基地旨在促進幼兒的生活運用能力。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應以這六種科學教學活動為教學內容和教學基礎,讓幼兒們通過觀察,去發現科學小活動中的樂趣,通過科學小實驗,去探索知識中的奧秘,通過科學小基地,把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于各種學習活動中。同時,教師也在這些教學活動中,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探究,不斷培養和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獨立學習主動探索能力,以及各種創新能力,讓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這里開始培養,讓孩子們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從這里確立。
2 幼兒教師應開發四類科學活動內容
教師應開發和設置四類教學活動,讓幼兒從了解動植物、觀察天氣氣候的變化、感受材料材質的相互作用、學會收集整理工具這四個方面,去理解和親和身邊的大自然,去領悟身邊的科學,去探索隱藏于世界中的一切知識和奧秘。
2.1 讓幼兒挖掘動植物方面的內容
幼兒天性的純真是任何一個成人也無法比擬的,他們最初對于小動物的恐懼心理,會在大人的諄諄引導下,快速地由心里害怕變為喜歡,由躲避行為變為主動親和小動物,這些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正是小朋友們心理成熟和認識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小朋友們先從了解動物的習性開始,進而再學會觀察動物的特性,由恐懼陌生到熟知喜歡,讓孩子們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動物在自然界生物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2 觀察天氣氣候的變化
教師要引導小朋友們,學會觀察天氣的變化和記錄季節的更替,如天氣的陰睛,風霜雨雪的大自然現象等,還要了解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征,如讓小朋友們學會記錄春夏秋冬都有什么特點?春夏秋冬小朋友們需要穿上什么樣的衣服,去適應四個季節?知道天氣與氣候的變化會影響和關系到他們的生活。從而培養幼兒通過觀察學會思考問題的能力。
2.3 讓幼兒感受材料材質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各種變化
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的實踐活動,去感受自然界一些材料材質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現象,從中學到一些物理、化學小知識小常識。培養幼兒勤于動手動腦的學習能力。
2.4 讓幼兒學會收集整理工具
幼兒的學習活動,有很多是在手工課上完成的,當老師帶領孩子們完成手工課時,要引導他們學會整理這些工具,通過整理和歸納這些工具,了解工具的特性、特點、用途、使用方法等,歸納認識一些東西的使用常識,進而培養并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3 提煉以探究為核心的活動策略
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會使教師以這樣的科學探究體系為核心,制定出有利于激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獨立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積極性形成的六大策略,起到共同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和各種知識潛能挖掘的重大作用。
3.1 科學小活動策略,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通過科學小活動策略,教師可以讓幼兒學會從觀察到實際操作,從了解上升到認識,從想像到實踐,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3.2 科學小游戲策略,啟迪幼兒的科學智慧
教師通過讓幼兒開展一系列的科學小游戲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啟迪他們的智慧,開拓他們的思維,在玩中領悟一些科學小知識。
3.3 科學小制作策略,使幼兒們分享科學體驗
教師帶領幼兒,以手工小制作為課堂學習的主線,讓他們在手工制作完成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與他人分享成功的樂趣。
3.4 科學小實驗策略,讓幼兒感悟科學經驗
老師把科學小實驗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小朋友們了解他們從未見到的各種實驗現象,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欲。
3.5 科學小常識策略,拓展幼兒的科學認識
幼兒教師要多收集與整理,一些與小朋友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小常識,以圖片的形式向小朋友們展示,以故事的形式向他們進行傳播,以此拓展幼兒的科學認識范圍。
3.6 科學小基地策略,促進幼兒的生活運用能力
教師為了使幼兒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科學常識,可以在園內一角養殖小動物或種植一些花卉植物,讓小朋友們學會觀察小動物和親自為植物培土澆水等,以此來獲得書本上學不到的科學小知識。
4 探索多元的科學活動評價
老師對于幼兒們的評價,要采用多元化評價,即多鼓勵和表揚、多指導和引導、多互評、發展性評價四種評價方式。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幼兒在認識初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無論做什么事,都喜歡得到贊揚和表揚,當遇到困難時,又希望得到他人的激勵和鼓勵,當有了失敗時,又希望有人在一旁給予鼓勵和幫助,增強信心。因此教師要抓住幼兒的這些普遍心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實施多元化的評價策略。
4.1 激勵性評價
教師對于幼兒的學習活動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幼兒本來年齡尚小,在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中,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小失誤或小錯誤,這時老師不要橫加指責和一味的批評,以免打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過早地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恐懼心理。
4.2 指導性評價
老師對于幼兒的評價不要只看到他的結果,而要注重幼兒的學習過程,即要重過程輕結果,對幼兒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肯定幼兒在此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究行為,以此來激發他們樂于探索的求知欲望。
4.3 以多互評來代替一師評價的方式
以往的教?W評價,都是以老師的評價結果,來斷定一個孩子的優劣好壞,而現在就要打破這種簡單而又單一且不全面、不科學的評價方式,以生生互評為主,老師評價為輔的評價理念,成為幼兒教學評價創新而全面的評價模式。
4.4 發展性評價
老師對于一個孩子的評價,不能只局限于當下,只局限于他現在的表現,而要從發展的角度,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看待一個孩子的將來如何。一個孩子雖然現在在老師眼里不聰明、缺乏天賦,但不代表他經過后天的努力和勤奮,會成為一名成功者。因此,老師要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創新的發展思路,去評價和看待一個孩子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占蘭.幼兒科學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16.
[2] 春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與實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對幼兒園科學探究體系的研究】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
• 讓幼兒園科學游戲“落地生根”
• 創設幼兒園環境課程,搞好科學活動
• 試析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師指導研究
• 創設幼兒園環境課程,搞好科學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生活化探析
• 幼兒園科學活動組織策略之我見
• 如何提高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 淺析如何培養幼兒科學教育探索意識
• 幼兒園科學管理的現實思考
• 新時期幼兒園科學化管理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