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粗翻閱這本書,讓我覺得內容理論、難懂,書中并沒有絢麗和華美的詞語,也沒有生動的例子,似乎是一本很理論的教科書。但不知是文中偶爾的句子吸引著我,還是因為簡單的例子與我的工作有關,我想去了解幼兒。我逐漸地放慢了閱讀的速度,內心與之共鳴。
用心良苦——這是我看完全書對本書的筆者們的感受。
書中使用了一些有關幼兒交談、行為、表征和思維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來自于筆者10年來在從教經歷中對幼兒所做的觀察。筆者用這些案例說明了幼兒的圖式的某些特點,證實了他們作為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在幼兒教育領域中改造實踐的方法。每一個案例都是筆者精心觀察、記錄的結果,也做了一次比較深入地思考幼兒的行為和互動的嘗試,是深入幼兒內心世界的一次發現之旅。
回歸——這是筆者告訴我們讀懂幼兒最簡單的方式。
幼兒的思維是有價值的、珍貴的,幼兒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學習者,筆者告訴我們如何嘗試回到我們熟知的孩童時代,去進行自己的觀察,提升自己對于幼兒思維的思考,思考如何在支持、挑戰、拓展幼兒的思維與學習的動態過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幼兒需要教師專業化的敏銳的反饋,需要教師思考他們的活動,應答他們的新思想和新經驗,而幼兒的這些新思想和新經驗來源于教師,來源于教師依據幼兒的活動過程和自己的思考給予他們的反饋。這樣一種豐富的歷程超越了抽象的原則,依靠著高深的知識,憑借著責任心對兒童的行為進行反饋和應答。
規則——建立以規則為基礎的幼兒教育體系愈來愈重要。
如果專業教育工作者想與家長進行合作,就必須制定合作的規則,這是合作的基礎。書中為我們總結了六條規則:1.父母是幼兒主要的教養者;2.一致性、連續性和漸進性;3.機會平等;4.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安排工作;5.尊重;6.從愛意中行駛權利。這些規則有助于我們根據所從事的集體活動與家長和幼兒一起制定我們自己的合作規則。
繼續翻看著,細細品位著,筆者給予我們許多工作的啟示,為我們揭示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不要太匆忙,一天一個點滴,一天一個解釋,一天一個回想,一天一點思考,相信我們會慢慢地學會去讀懂幼兒的思維,直入兒童的內心做個好老師!
【直入內心,讀懂幼兒的思維】相關文章:
• 建立保障機制 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 寶寶上幼兒園前必知的規矩
• 讓幼兒“學會學習” 教師該做些什么
• 新學期 我們還在一起
• 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最佳時期
• 立足校本教研 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 影響業務園長管理教學的內在因素
• 對幼兒園有“恐懼感”怎么辦
• 幼兒園無小事
• 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
• 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失控的現狀研究
• 緩解孩子入園焦慮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