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里來園的時間都比較寬松,因此“遲到”現象時有發生。進入一年級后,課間休息和游戲時間很短,每天上課時間增多,平均每天4節課到6節課,每節課40分鐘。緊張的智力活動時間增加,神經系統負擔加重,幼兒會有疲勞、消瘦感。有的幼兒會產生不適應的感覺,這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所以,入學前就開始增強幼兒準時入園(上學)的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給孩子時間經驗的準備。
我們在大班活動中讓孩子認識時鐘,借助自然現象(如日出日落)、時間單位: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現在等,和時間賽跑以及鐘表的滴答聲,讓孩子感知時間的存在經驗。在同孩子做游戲時,我們增加按規定時間完成任務的游戲內容,讓孩子制作一日計劃表。每天早上來園后看看誰沒有遲到等,這些均有利于培養孩子在時間觀念。所以,這次“總是遲到的嘟嘟”圖一,讓孩子孩子看嘟嘟起床時幾點鐘了,說明了什么?孩子們看到鐘面的時間已經是7點了,起來晚了。
讓孩子找到遲到的原因
為了解決遲到現象,不僅要從種種具體問題入手,更要從認識和態度這一根本問題入手。把遲到的原因歸咎于他人或某個具體問題往往是幼兒容易產生的想法。因而,活動中,我們都應抓住認識和態度這一關鍵,通過層層深入的討論,使幼兒體會到:要想不遲到,只有改變自己。當嘟嘟說出是“不是我的錯,媽媽騎自行車太慢了,不是我的錯,是爸爸喊我太晚了,不是我的錯,是鬧鐘太輕了。”的一系的推脫,讓孩子們紛紛發表意見說嘟嘟一開始的行為確實不對,還把責任推給爸爸、媽媽和鬧鐘,沒有想想自己的原因。后來他照著老師的話嘗試了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最后真的沒有遲到,體會到了不遲到的感覺真好。
以故事的形式轉移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以故事的形式轉移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在玩中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如與孩子比賽,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玩具擺放得又快又準、活動結束后可以利用午睡起床后組織幼兒進行穿衣服比賽,以訓練他們的速度。讓幼兒更有積極性比比誰最棒!幼兒園的規定是:“早操前來的幼兒都算沒有遲到”根據自己的經驗講講有沒有遲到過的,講出原因為什么遲到、與沒有遲到過的事件原因。
【孩子經常“遲到”怎么辦?】相關文章:
•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老師的積極鼓勵讓幼兒更自信
• 幼教隨筆:教學反思中創造更有質量的教學活動
• 小班幼兒教育隨筆有趣的橡皮泥
• 幼兒園教育隨筆中班鞋子穿反了
• 幼兒教育隨筆教師,出言須謹慎
• 幼教隨筆:老師,請你幫我……
• 幼兒教育隨筆寶寶的哭聲
• 幼兒園教育隨筆陽光與你們同在
• 可怕的家庭“軟暴力”
• 當孩子進入寄宿制幼兒園
• 幼教隨筆:小小印章
• 中班教育隨筆餐前小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