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1、誠心地在集體面前向袁軼倫致歉,利用午餐前的自由活動時間請她介紹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共享她旅游的趣事。
事件:袁軼倫是個內向,愛動腦筋、聰明的孩子。這幾天,搭班老師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經歷、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卻把自己去過的地方用圖畫的方式畫在了紙上。第二天一早,她揣著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興興地進了班級,給我看,我說:等會兒空了,請你為大家介紹你的圖畫。可忙碌的我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家長向我反映她很難過,因為“我動腦筋畫的畫,老師為什么不讓我介紹”?
思考:由于我的疏忽、粗心造成了孩子心理的難過甚至是受損。內向的孩子不善于用言語表達自己,好不容易畫了圖鼓起勇氣請老師給自己一個表達的機會,老師卻留給她了一個失望。
平時一直說老師要尊重幼兒探索、表現周圍世界的獨特方式,肯定幼兒的創造成果,鼓勵幼兒的創造熱情,并在活動中給幼兒一定的表現機會以催發幼兒的創造性、表現性。也許因為她的查找資料是搭班老師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就沒有加以重視?良好的教育機會從我的手中溜走更給孩子心靈蒙上陰影,也許內向的她下次不會再有自己站出來說要介紹自己作品的勇氣了。課程的整合不止是個人活動內容的有機結合更需要把眼光著眼于與搭班老師、更或是與平行班老師、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之間的互動
措施:1、誠心地在集體面前向袁軼倫致歉,利用午餐前的自由活動時間請她介紹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共享她旅游的趣事。
【案例:案例分析我難過】相關文章:
• 案例:案例分析尋找春天的腳步
• 案例:案例分析有趣的汽車
• 案例:讓幼兒互動 讓環境說話——主題探究活動《我和動物交朋友》有關案例分析
• 案例:區角游戲分析
• 案例:案例分析彩光燈
• 案例: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
• 案例:《越開越大的花》教學活動案例分析
• 案例:對一個“調皮孩子“的個案分析
• 案例:結合《綱要》案例分析
• 案例:案例分析尊重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達方式
• 案例:案例分析《救生圈扔給誰》
• 案例:《快樂的中秋節》主題活動片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