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認為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親切自然地走近孩子,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指導方法,但這并不能一概而論,當游戲不需要教師參與時,我還是覺得教師應該主動退出游戲。尤其是性格比較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教師有科學的指導,如果我們的出現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那么就讓我們成為一個隱形的觀察者,而并非參與者。
婷婷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在一次游戲中我看見平時不怎么表現自己的她,竟然選擇在服裝店里做“營業員”,而且還不時把衣服擺弄整齊,主動告訴顧客衣服的價格。我覺得非常驚喜,走過去輕輕問她:“老板!這件衣服多少錢?”沒想到我的探訪似乎驚擾了她,只見他紅著一張笑臉,扭捏地搓著衣角,無論我怎么問都不再出聲。
反思:
“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是指導游戲的最好方法……”我一直這樣認為。但是角色游戲中的意外現象,讓我更清楚地了解到:教師參與游戲要把握良好的時機,反之,帶給孩子的將是不安甚至是一種恐慌。記得在《朱光潛美學文集》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兒童游戲時常偷偷摸摸地瞞著大人們,不肯讓他們看見,也是怕他們嘲笑或批評,在熱烈燦爛的幻覺之上潑冷水”,這讓我想到了如婷婷這樣性格內向的孩子,被游戲氛圍和伙伴們的情緒所打動而投入到游戲中,也許是她嘗試游戲跨出的第一步,而我的探訪就象游戲大門口的一道柵欄,將她退回了原地。
因此我認為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親切自然地走近孩子,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指導方法,但這并不能一概而論,當游戲不需要教師參與時,我還是覺得教師應該主動退出游戲。尤其是性格比較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教師有科學的指導,如果我們的出現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那么就讓我們成為一個隱形的觀察者,而并非參與者。
【案例:教師參與游戲要把握良好的時機】相關文章:
• 案例:智力游戲《走迷宮》活動反思
•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戶外游戲快樂多》
• 角色游戲區 美發店
• 幼兒園小班案例與反思《區分水果與蔬菜的游戲》
• 案例:把游戲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 幼兒園說課稿:老鷹捉小雞游戲
• 案例:有趣的影子游戲
•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我和鞋盒做游戲》
• 案例:一次成功的游戲
• 案例:對自主游戲“藍月亮餐廳”活動的反思
• 案例:孩子愛和我們一起玩游戲
• 大班智力游戲說課稿:造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