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實施自己的教育行為。
關注幼兒的尋常時刻
二期課改給我們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它突出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提出了學前教育應體現發展性、個別性、奠基性原則,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把課程改革的落腳點確立為轉變幼兒學習方式,關注幼兒的終身可持續發展。追隨幼兒的發展,去創造更寬泛的空間,挖掘孩子的潛能,實現每個幼兒的生動、主動地,最大限度的發展。那么,如何促進和實現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與提高呢?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必須要關注幼兒的生成活動。因此,在學期初我們就開始記錄幼兒的尋常時刻,希望以此尋找教育的契機。
關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尋常時刻。
新課程理念已經將幼兒的一日活動全部納入到課程的范疇之中,那么生成活動從何而來呢?我們知道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時時處處都會有幼兒生成活動的出現和形成,如:在自由活動中孩子們會自然地對某一個小朋友帶來的玩具發生興趣,圍在一起反復地看著、玩著、討論著與這個玩具所相關的話題;帶孩子散步時偶爾飄過一片樹葉,飛過一架飛機都會成為孩子關注的熱點,孩子們會在運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新生事物的本質產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個個為什么?哪里去了的問題串聯、積累、轉化成了幼兒的自發生成活動。那么教師此時做好記錄,就能隨時捕捉一日活動中的閃光點,這點點滴滴的也就形成了教育的契機,也就有了幼兒生成、教師預設這樣一個過程的實現。
那么如何才能記錄好幼兒的尋常時刻呢?
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捕捉來自孩子的信息。首先教師必須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個活動中去,和孩子們一起同成長。要善于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當他們不能自如地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教師更應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孩子行為產生的背景和真實意圖。盡可能全面客觀地解析孩子,捕捉到來自孩子的信息。我們教師只有真正走進了孩子童心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引領著我們的孩子去探索周圍美好的生活。
教師必須真實的記錄幼兒的尋常時刻,通過反思來總結教學中的不足與優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大的發展與提高,從而提升教育的意義。更好的實施自己的教育行為。
【案例:幼兒的尋常時刻關注】相關文章:
• 關注幼兒期的逆反行為
• 關注行為異常的孩子
• 共建心理健康通道,關注幼師快樂指數
• 家長要關注孩子哪些異常信號
• 關注新背景下的兒童早期數學學習
• 簡筆畫-關注殘障人士
• 關注幼兒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 學指南、談科學——關注幼兒自主探索
• 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 關注 關愛 堅持
• 從關注文本到關注兒童
• 關注膽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