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要自覺地把自己當作學習團體中平等的一員,走到學生之中,以知識渴求者的面目和學生一起探索、討論、交流,以自己的豐富經驗影響學生對知識和人生意義的建構,并和學生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教學作為一種與知識授受教學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課程也倡導在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為了加快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全面推進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我們從2000年7月起開展了數學探究性學習研究。三年中,課題組成員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通過理論學習、收集材料,在學習本區、本市及全國優秀教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問題——探究——建構”的“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并在為什么要選擇探究性教學、探究性教學的獨特內涵、探究性教學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等問題及實施策略上達成共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修正、完善。
經過實踐驗證,我們認為“問題——探究——建構”教學模式,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探究性學習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
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手腳的陳舊做法;二是要遵循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的觀念,給學生發展以最大的空間;三是能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數學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探究為基本牲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具體是指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探究性學習是解決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難點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的實踐中,我們感到最大的難點是縮短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現實的差距。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主體發展教育,已經提出好幾年了,廣大教師不但知道,而且能接受。但是一到課堂上還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認認真真地聽;教師接二連三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教師不斷地發指令,學生忙于執行。學生還是處于被動地位。而探究性學習能徹底扭轉學生被動的局面,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
實踐使我們體會到,數學探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因此,課堂教學形式發生了三大轉變,一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教師的講授;二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三是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二、探究教學的獨特內涵
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知識與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進行強制性灌輸與培養,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出來的。由此可見,與以灌輸、記誦、被動接受為特征的舊教學體系相比,探究教學在教師現、學生觀、學習觀和評價觀上均體現了獨特的見解和主張,具有新穎而豐富的內涵。
(-)教師:探究的促進者和合作者
探究教學在知識現方面的轉變,把教師從"知識權威"的神壇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根據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幫助。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明白在探究教學中,自己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依靠本門學科知識就能解答的問題,知識的整合性要求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探究活動涉及廣泛的科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必須對科學、知識等的本質有清楚的了解,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統把握,才能在幫助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引導學生木斷深入。探究教學也是一種反思性與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眼光和積極進取的創造精神,在與學生的合作中能接納學生的獨到見解,引導學生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勇敢的創造。同時,倫理道德意識、對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責任意識,也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亦將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明白探究活動的規律,并根據這些規律來確定自己的工作重點。首先,探究活動是學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建構過程,對學習環境的要求很高。這種環境既要具備民主合作的氣氛,又要有足夠的物質準備,并且這些物質及其編排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動機。其次,學生的探究活動需要豐富的信息,如何向學生提供這些信息并保障信息渠道的暢通,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再次,現有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一般不是以探究為基礎進行編排的,教師作為課程設計者和實施者,要對這些內容依照探究的邏輯予以重新編制和改進。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要自覺地把自己當作學習團體中平等的一員,走到學生之中,以知識渴求者的面目和學生一起探索、討論、交流,以自己的豐富經驗影響學生對知識和人生意義的建構,并和學生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在探究教學中,對學生的了解與對探究活動的了解同等重要,只有教師真正明白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以及學習準備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教師作為促進者,要根據學生探究活動能力的不同,設計開放程度不同的探究計劃,這些探究計劃的實施既讓學生面對一定難度的問題,而又不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同時也要根據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特點,及時提起學生對元認知的注意,讓學生專注于目前的探究任務,克服外界干擾,勇于突破自己的思維定勢。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正式與非正式的評價手段鼓勵學生,鼓舞起學生探究的勇氣。此外,教師要具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不斷消解深究團體中的矛盾,促進團體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學生: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習社會中的主體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客體地位,而探究教學由于向學生賦權增能,學生不僅變成了教學的真正主體,而且更具有創造性與協作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是具有學習能力的人。在以灌輸為主的教學中,學生被認為是很不成熟的個體,他們不足以承擔起發現知識和創新知識的重任。而探究教學則充分相信學生,相信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動地探索世界、揭示世界的奧秘,發現并創造出知識。因此,探究教學主張大膽放手讓學生走自主創新學習之路,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方法,安排并實施學習計劃,評價學習結果,對學生能力的信任毫無疑問能夠鼓勵學生在探究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待續)
【數學探究性教學方法體系的研究(一)】相關文章:
下一篇:運用學具教學有效培養幼兒創造能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