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手的承諾
——淺談如何更好的進行家園合作
作為幼兒教師,每天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幼兒,還有我們的家長朋友。能夠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是肯定我們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保證良好的保教工作的同時,做好家長工作,加強家、園合作,成為教師的另一項職責。我們應注意并具體做好以下問題:
一.首先,心胸大度,以誠相待。
每每與老師們談及家園配合問題時,十有八九是“報憂”,盡是些怨言、怨氣。雖然具體實事各不相同,但梳理起來大同小異,主要是:家長的教育觀點陳舊(主要針對老年朋友)、教育方法與幼兒園不一致;家長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反應冷淡;家長不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家長只從自己孩子出發等等。擺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很多時候往往不盡人意,怨來怨去,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產生了消極的作用。如對家長產生成見,導致與家長的關系更加惡化,對家園合作失去信心。怨到最后的結論是“我們班的家長最難辦,工作沒法開展,怎么能搞得好”。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只有站在更高的層次,試著以“換位”的思維方式,以真誠對待每位家長,讓他們體會到教師更深層、更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養,從而在心底里產生佩服與崇敬。這遠比與家長發生直接沖突或口舌之爭效果要好。
如:教師:家長的觀念陳舊,對幼兒園的教育改革不理解,有抵觸,新課改不好開展。
家長:我們以前這樣也過來了,成才的人多得是。現在新課改,不追求結果,只看過程。你們可以實驗,我們的孩子卻是唯一的,要是效果好還行,要是走錯了路,我們孩子怎么辦!
解析: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應該熟悉家長的心聲。再說,家長的要求完全不合理嗎?想想我們這些搞教育的,轉變觀念的過程是多么艱難,有的甚至是“痛苦”的,我們怎么能企望開幾次家長會就讓家長一下子“喜新厭舊”呢?那種以先知、先覺者自居,一廂情愿地改造家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難以行得通的。
家園合作,理解萬歲。
〓.其次,學會靈活、藝術地與家長交談
教師要學會“反話正說”,將想要表達的意思換一種方式說家長,或許會更易被家長接受。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離園時間已過很久,天也快黑了,有一幼兒的家長還未露面接孩子,電話打不通,而幼兒情緒已焦躁不安,老師也非常焦急。當家長急匆匆趕到
幼兒園時……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將如何處理呢?
這時,如果教師以關切的語言表達,既將自己著急的情緒表達,也將剛才做的工作向家長匯報。細心的提問定能使家長心平氣和的解答來遲的原因。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把握好分寸,適時、靈活的與家長交談很重要。
三.日常的家長工作不可忽視
教師應做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每位家長的工作。如根據家長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交流、溝通;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電話訪問、家訪或預約談話等;定期更換家園互動宣傳欄,出示有關幼兒教育的各類信息、與幼兒在園情況有關的信息。讓家長深切感受到老師在關注每個幼兒的成長與進步。
四.不要功利主義,不要為難家長
不少教師提出要求只是從“需要”出發,沒有考慮家長能否承受,能否做到,有無困難。教育目標裝在老師的心里,但它們不會飛進家長的心里。家長對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是不會積極配合的。因此,不論做哪項工作,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能把事情處理得合情合理,從而使家園配合的措施能夠真正落實。
有了這些日常的積累,遇到家長工作中棘手的問題時,家長還有什么理由那么不依不饒的責備我們呢?
讓我們用自己的熱情、智慧、理智與耐心贏得家長的認可,讓我們在與家長的交往中不斷成熟。
【手握手的承諾—家園合作】相關文章:
上一篇:信任的橋梁
下一篇:唱好家園聯心“三步曲”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