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班音樂教學反思5篇,適合幼兒園教師使用,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先通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示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從而了解幼兒原先對種子概念的意識。再通過再次提問小樹的生長,為幼兒后面了解小樹的生長做個鋪墊。
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幼兒又原先頭腦中的圖樣變為直觀式的圖樣,原先知道的幼兒再次重現表象,不知道的幼兒重新習得表象,接著通過幼兒引導觀察種子發芽是怎樣的一個連貫性過程。從視覺上加深印象。為下文聽音樂做動作鋪墊。
音樂環節,先聽音樂,欣賞、熟悉音樂的優美、動聽。讓幼兒通過感知辨別音樂的不同,請幼兒表現聽到不同音樂時自己想做的動作是什么,想象一下發芽可以用怎樣的動作表示,大多數的幼兒都做了類似的動作,直接往上,個別幼兒的創造力還是比較豐富的,愿意多變化的表演。教師在這里可以多些動作讓幼兒參考,在用言語提示,激發幼兒表現的興趣,讓幼兒有自己的想法進行表演。最后讓幼兒表演的動作與音樂相結合,聽著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嘗試自己做動作。在此環節,教師還是要事先與幼兒做幾遍,讓幼兒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樂幼兒也會辨析的清楚,只有個別幼兒聽音樂的步驟需要平時多加強。
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動。歌詞和旋律都比較簡單,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而且在平時的活動中,幼兒對玩皮球很感興趣。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選擇與孩子們生活中喜愛的事物—大皮球”相結合,整個活動在老師游戲口吻帶動下,可以讓孩子們的整個學唱過程顯得更為生活化、更為游戲化。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結合經驗,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輕重,嘗試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演唱。
在活動的開始,我先讓幼兒結合經驗熟悉理解歌詞:教師出示大皮球,組織幼兒學習歌詞“看小貓和小狗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呀?大皮球長得什么樣呀?你玩過皮球嗎?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的時候會怎么樣的?”鼓勵幼兒結合經驗說說,拍皮球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呀?教師可以邊拍邊問:為什么這個皮球一會跳的低一會跳的高呢?幼兒發現拍的輕球跳的低拍的重球跳的高。引導幼兒用做動作邊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念這幾句歌詞。幼兒園的歌唱活動應該是生活化、游戲化的歌唱活動,是集多種領域相互滲透式的歌唱活動。在了解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使幼兒邊玩邊唱,輕松主動地學會了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
在在戶外拍球活動時,我常常帶孩子們一邊唱大皮球一邊玩球,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致盎然。我認為盡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合適的合理的操作機會,有了一定操作經驗的孩子們,更能真正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我愛我的幼兒園》這首歌曲旋律簡單,歌詞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其次,音樂來源于生活,許多音樂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反映。《我愛我的幼兒園》這是一首來自幼兒生活的歌,經驗來自于幼兒的入園體驗,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力求讓幼兒在歡歌笑語中領略到幼兒園生活的美好,體驗友好愉悅的情趣。
《我愛我的幼兒園》是小班上學期第一次音樂活動,小班的孩子剛來園不久,沒有形成有效的常規,一開始組織課堂,是很困難的,且小班的孩子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不要說讓他們學會什么本領了,且讓他們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幾分鐘都是困難的。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和跟隨教師一起演唱,一起表演動作為主,幼兒通過動作的參與和身體節奏的表演,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然環境,目的是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松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一開始,讓幼兒第一次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傾聽老師唱歌,理解歌詞內容,跟著老師有節奏的拍手。當然,作為音樂教育,讓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不能單純憑借教師的說教而應該結合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活動中我把孩子們平時在幼兒園的生活制作了一個PPT,幼兒通過看課件,就很自然的進入了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中。視聽相結合的電化教學法再現了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們通過鏡頭教容易地解決了理解歌詞的困難,還增進了幼兒創編表演的欲望。最后,設計了兩次鼓掌:教師為幼兒鼓掌,幼兒為自己鼓掌。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感受得到老師的接納、同伴的接納、自我的接納的愉快,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體驗到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增強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
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是:孩子們不會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唱起來扯著喉嚨大喊大叫,有的扯著喉嚨尖聲尖氣,還有的則發出刺耳的怪聲。為了解決幼兒不會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時把優美的兒童歌曲播放給幼兒欣賞,希望孩子們感受到用自然聲音唱歌的美妙。
從中我體會到,如何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剛入園的幼兒由于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伴隨哭鬧的情緒也是自然現象,它需要老師不僅具有慈母般的關懷之心還需要有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要從幼兒的實際表現中去發現幼兒更想得到什么,什么對他們更具吸引力,才能讓幼兒活得更快樂、充實,真正體會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幼兒園小班音樂《小花狗》教學反思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歌曲內容準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后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別在里面。二是在教具的準備上,如果我能夠通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通過指圖來讓幼兒知道最后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創編了歌詞內容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考慮到幼兒掌握情況,聯系的次數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于游戲了。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她們會沉浸在游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游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起游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后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角色游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找一個朋友,碰一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鼻子”。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著,游戲著。幼兒能邊唱邊與同伴合作游戲,剛開始時幼兒只記得去尋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記了唱歌,通過兩位老師的示范孩子們不但能很好的邊唱邊游戲而且更好的掌握了游戲的規則。《碰一碰》這個音樂游戲,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整個活動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各環節銜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游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圍繞一個主線,一音樂貫穿著堂課,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5篇】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安全教學反思5篇
下一篇:小班社會教學反思5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