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從觀察活動開始,至相關的設計活動,我們通過敏銳的洞察,及時從幼兒那里得到重要的信息,并據此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策略,并在必要的時候為孩子的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我們認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是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努力的。
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里,不可避免地要與社會因素相互作用,選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和知識作為教育內容,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我班開展的主題活動“超市”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活動的起源
每當“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我們班的幼兒都有一項為媽媽買禮物、送禮物的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項活動,尤其是去超市購禮物這個環節。為了使幼兒加深對超市的認識,我們實施“超市”的主題活動。小朋友們紛紛在課外尋找、查閱各類與超市有關的信息與資料。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孩子們帶來了一些資料,這些資料的提供使孩子們大開眼界。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自己以往的一些經歷以及自己了解的知識。
一天,尹子力帶來了兩張“天潤發”的廣告,邀陳知秋一起“研究”起這份廣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這是上次我和媽媽去湖州的超市,那里的阿姨送給我的。”子力攤開了廣告紙,“這是超市的廣告。”
“廣告是用來干嗎的?”
“廣告是讓人家知道這家超市有這些東西賣!”子力神氣地回答。
“對呀,那讓我們看看這家超市是怎么樣做廣告的,好嗎?”
他們聽了我的提議后,便仔細地觀察起這份廣告。他們發現廣告上有許多商品的照片,尹子力認為“這些照片是讓人家看清楚一點,這些東西是怎樣的。”不久,他們又發現照片下面還有一排小字和數字。
“這些數字是什么呀?”陳知秋問道。
“這個是這樣東西的價格呀!”子力指著價格介紹說。
“那么這個呢?這個又是什么?”知秋又指著一排小數字說。
“這個是‘125克’,大概是重量吧。”識字的吳睿說著。
陳知秋說:“哦,我知道了,這樣賣的人就知道用這么點錢買這些商品合不合算。”他們一頁一頁地翻過去。
“你看這里價格寫的很大外面還有這個。”
“唉,這里的商品有兩個價格,上面的價格還了個‘x’。”
“我媽媽說打‘x’的價格是本來的價格,現在便宜了就換了新的、便宜的價格了。”尹子力又迫不及待的將他“取來的經”兜出來了。
“有這么多的東西是便宜的,別人肯定會去他們超市的,那么他們(指超市)的生意肯定會很好的。”
看到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我乘機提出問題:“我們能不能也為我們自己的超市設計廣告呢?”我的這一提議立刻得到了孩子們的響應。
廣告制作
從何處著手呢?孩子們又犯愁。我笑著揚揚手中的廣告紙說:“答案呀,就在這張廣告紙中。”大家又開始一起從研究“天潤發”的廣告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經討論后,決定從商品分類開始著手。于是,我們一起建立了商品的網絡圖。
日用品
裝飾品食品
商品
家用電器服裝
在了解超市商品的種類后,孩子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廣告上的商品是照片,我們的自制廣告上用照片是不大可能的,那怎么辦呢?
“那我們自己畫商品吧!”衛奕提議。
子力沉默片刻后說:“我覺得還可以剪下畫報上的圖畫,剪貼在廣告上。”這的確不失為是個好辦法。
我發現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動手制作。看來此時是不可能再對廣告進行進一步觀察小結出制作過程中的其他問題了。于是,在現有資料、經驗基礎上,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歡,通過繪畫、手工等形式進行了制作。把自己的創意,體現在了廣告紙上。
就這樣,第一次的廣告制作完成了。但是,孩子們并沒有滿足現狀,他們在欣賞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商品畫的太攏了
——商品種類太少了
——有些商品太大,有些商品太小了
——顏色太黯了,看不清楚
我覺得這些問題抓得特別準確。有些是布局問題,有些是色彩搭配問題,有些是技能問題。我問孩子們:“那我們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想重做。”
“那我們還是再看看別的廣告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再找找解決的辦法吧!”
于是孩子門又重新琢磨自己準備畫的內容。由于其中一些問題還需要經驗的積累,他們再一次回到了翻閱資料的活動中。
這次翻閱資料,孩子們開始從單一的宣傳單中突破,還關注了廣告語及產品的介紹等。為了充實材料,孩子們從家里又帶來了一些其他廣告的宣傳單及各類商品圖片。
根據孩子帶來的資料,我又帶孩子們進一步觀察討論、總結后,孩子們又要開始了自己的創作。
這次孩子們根據上次制作的經驗,考慮問題更加充分和全面。比例適當,布局合理,顏色鮮艷,較醒目。有些幼兒還加上了自己設計的廣告語。如:第一次,淡淡的;第二次濃濃的;香蕉味的酸奶,再想嘗一口!新鮮看得見,吃一口忘不了。……
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令我興奮,他們利用手中的資料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創意制作了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廣告。讓其他小朋友都能知道自己的“創意”,并在活動中“引經據典”地力圖使同伴認同自己的“創意”。他們不僅喜歡自己的創作,而且經常閱讀同伴的“杰作”這大大加強了孩子們之間的了解。
等當大多數幼兒都操作后,我讓幼兒將自己的廣告作品一一展出,并評出“最佳創意獎”和“最受歡迎獎”等幾個獎項,并讓幼兒將廣告傳發給其他兄弟班級,歡迎他們到我們“苗苗超市”來購物。
“超市”案例述說的是一個圍繞超市這一主題,由幼兒興趣熱點引發生成的活動內容。如何對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加以引導,我有以下觀點。
一)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
與以前的主題教學相比,“超市”的產生,改變了以往由老師按預定的教學計劃進行,由老師創意、決定的狀況。幼兒在這一過程中的地位變化,促使教師必須更加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并適時地提供支持與幫助。孩子的需求就是活動的生長點。作為老師,我們要在滿足他們需要的同時,充分利用他們的需求,將活動不斷的開展下去。運用生成的方法,主題從孩子總產生,學習動機直接來源于幼兒自身需要,學習中幼兒自主自立,有利于幼兒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更多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
在本案例中,幼兒的興趣熱點是日常生活中產生。孩子們為母親購物,去超市,而引起,孩子們對超市的探索欲。要想使幼兒的想法更充實、生動,必須利用各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經驗,收集資料是一種很好的途徑。由尹子力帶來的超市廣告,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和興趣。我及時地注意到這點,并認為由此可引發孩子對創作設計廣告的興趣和熱情。于是我便引導他們,讓他們為我們開展的“苗苗超市”進行宣傳,策劃我們自己的廣告。這樣不僅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同時也想提高孩子的創作水平。
二)教師退一步,幼兒進一步
本案例突出的特點是學習過程中我們讓幼兒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幼兒自主學習是以有充分的自由空間作保證的。案例中幼兒之所以有這樣的自由空間是我們采取了積極支持的策略,而在這一策略背后,體現了教師退一步與幼兒進一步的辨證關系。
人人常說“多給孩子一點自由空間”。那怎么給,如何給,又始終困擾著我們。而教師退一步,恰恰將問題引刃而解。案例中,讓幼兒自己在觀察,摸索中吸取經驗,獲取知識。
當第一次幼兒廣告作品展示在幼兒面前時,它的版面布局、色彩搭配及其所包含的內容對幼兒而言都是一種信息的傳遞,這種信息的作用于幼兒頭腦中已有的經驗時,沖突的部分就作為問題被幼兒反映出來,而問題的產生必然促使幼兒動腦想辦法加以解決。因此,諸多問題的出現并不意味著活動的失敗,反而預示著幼兒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教師不必喋喋不休地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講評,幫幼兒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放手讓幼兒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觀察、經驗積累,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
而事實證明,面對已發現的問題,幼兒確實沒有采取回避、退縮的態度,而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和高漲的熱情去解決問題。通過討論,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且把自己的關注點再次放到查閱資料上。表面上是無用功的過程,制作好后,又重新回到最初的查資料上。請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與材料、同伴、教師不斷的進行互動,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能力,充分挖掘孩子自主的學習潛力。
當然,這里講被動,并非是要求教師完全無所作為,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教師除了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對幼兒學習中表現出任何的舉動反應都樂意接納,有意識為幼兒騰出空間,同時還要提供創設條件,對幼兒的自主努力進行積極的支持和推動。案例中,從觀察活動開始,至相關的設計活動,我們通過敏銳的洞察,及時從幼兒那里得到重要的信息,并據此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策略,并在必要的時候為孩子的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我們認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是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努力的。
【案例:超市廣告】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小猴賣圓》活動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