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在選擇內容時,往往會避開那些需要大量活動材料的活動。這就造成了我們的主題活動不能深入開展,流于形式。
一學期來,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教學活動。從分科教學到主題教學,期間我們也經歷了從不適應到適應的一個艱難過程。分科教學的利弊已有定論,無需我再說明。而主題教學,相對我們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還有待我們去認識去探索。
新《綱要》十分重視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那么我想:在我開展的主題活動中是否亦體現了新《綱要》精神呢?
反思一:主題內容是否符合幼兒興趣
主題教學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對于主題的選擇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為主。幼兒從了解、探索、計劃、解決問題到知識的獲得,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上。
我們的主題內容大多是在期初擬定的。我們挑選了一些我們認為孩子應該了解以及孩子應該有興趣的內容,這些內容和孩子們的生活都是密切相關的。我們以自己平時的觀察,對自己班上孩子的了解,能夠得知哪些內容是孩子們所感興趣的。但是,一個主題是否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興趣?這是不可能的。那么,對活動中不感興趣的幼兒如何引導,還是順應他們自身的興趣,這是值得探討的。我想,主要是由于幼兒人數多,我們活動開展的活動還是以集體活動為主,使得不能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興趣需要。
反思二:活動時間是由教師預先計劃還是由孩子自身的興趣需要所決定
雖然強調要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但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根據我們自己的安排來決定活動時間。一個上午常常兩個活動,有時一個活動中孩子的興致很高,可是若不停止就無法進入下一活動,我們往往就用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停止前一活動,統一進入下一活動。因此,雖然我們不說上課下課,但孩子們還是會問:什么時候下課?等會上什么課?
另外一點,我們慣于把一個主題在一周或者兩周內完成。這是因為,我們一個教師要完成一周的主題教學。其中的利,是教師對整個主題有更合理的安排,各個內容聯系更密切。但是,如果一個活動只能進行半周,接下去孩子們的興趣已減弱了,那里是繼續按照計劃進行,還是按照孩子們的興趣而轉移?如果一個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在活動結束時還有很多內容可以挖掘,而下一周教師安排的主題則是另外的。那么這時,我們是放棄計劃,繼續這一主題,還是按照計劃進行呢?現實中我們總是選擇了后者。
反思三:在主題活動中,教學內容的選定與活動設計是否尊重
幼兒的興趣
一線的老師都清楚,要真正搞好一個活動,需要大量的準備。可是,現實的種種限制使我們不可能達到這一要求。例如,很多活動要求帶孩子到現場去身臨其境去感受,可為了安全,我們哪都不敢讓孩子去。更多的活動需要大量的輔助材料,可要是全部由教師親手收集制作,這顯然也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在選擇內容時,往往會避開那些需要大量活動材料的活動。這就造成了我們的主題活動不能深入開展,流于形式。
【案例:主題活動的開展與幼兒興趣的滿足】相關文章:
上一篇:孩子在幼兒園不午睡咋辦
下一篇:案例:《小猴賣圓》活動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