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喜歡攝影的老爺爺還很有興趣的對著孩子們拍了很多照片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環境育人是幼兒教育的特點�!毒V要》還要求:“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與社區的接觸中認識社區、了解社區,形成他們最初的是非觀、善惡觀,從而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處事、與人交往。因此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社區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它時刻在起著教育作用。幼兒園周圍優美的環境、完善的綠化設施,各種社會服務機構以及工作人員都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可利用資源。
在主題活動<我們的社區>中,我們及時地去發現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適時地將幼兒從“課堂中”帶到“社會情景中”來。
一、從“課堂中學習”到“社會情景中學習”當我們提出參觀小區時,孩子們的情緒非常高漲。在孩子們去廣場的路上,我和趙老師抓住時機向孩子進行了各項有關交通設施及交通規則的教育,使孩子們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例如:過馬路時應看哪邊的紅綠燈,走路要走右邊等。過了路口,來到安全的地方,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指著路上的車輛說起來了。“這是奧迪,我坐過。”“這是公共汽車,它有好多窗戶。”“這是公安局的,抓小偷的。”“那是出租車,上車時要把前面的紅燈扣下來,下車要給錢的。”“那是桑塔那,跟我爸爸的一樣。”“那是貨車,能裝好多的東西,你看它的車輪子。”……孩子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觀察也很仔細,我都插不上嘴了。孩子們每個學習細胞都被調動起來了,這是課堂教學很難達到的效果。把幼兒從“課堂中學習”引領到“社會情景中學習”,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想象、發揮的空間,我們的教育效果遠比預期的來得好。我們來到小區的中心花園位置,小區內擁有場地(休憩場所)、布景、安全保障等有利的資源,小區的老人正在進行歌舞表演,年逾古稀的老人們聽著孩子們一聲聲問好聲,聽著孩子們稚嫩的童音,心里樂開了懷,孩子們也被老人們的秧歌舞逗樂了,大人、小孩們一起墜入了歡樂的海洋。有很多在廣場帶孩子玩的爺爺、奶奶紛紛向我們走來。有幾位老大爺向我說:“你們能帶孩子們出來學習,很不錯。”“你們幼兒園的做法很好,孩子們很活潑,很可愛啊”。有位喜歡攝影的老爺爺還很有興趣的對著孩子們拍了很多照片。
【案例:主題活動(中班)反思】相關文章:
• 案例:一個英語教學活動的觀察與反思
• 案例:大棒半日活動《心情預報》活動反思
• 案例:一物多玩——反思
• 案例:綜合實踐活動:《小腳丫》實錄及反思
• 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畫
• 案例:反思教學
• 案例:淺析一位媽媽型教師的策略后之反思篇
• 案例:主題反思:幼兒園真好
• 案例:大班語言活動《魔力噴嚏》反思
• 案例:大班數學活動反思
• 案例:《我們的社區》主題活動反思
• 案例:學折衣服——一個小班生活活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