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較小剛來園幾個月,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獨自玩慣了,現在在幼兒園許多小朋友玩幾個玩具,不能獨自玩了,所以就出現了搶玩具,爭玩具的現象 。為了從小培養他們與大家一起分享并感受其中的樂趣特創設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教學重點、難點
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準備一些玩具(為避免幼兒忘記帶玩具)
幼兒帶來的玩具(提早幾天通知家長)
活動過程
展示玩具。請玩具的主人上臺來介紹玩具的來歷(誰買的,在哪里買的,什么時候買的)以及它們的玩法(提醒幼兒:別人介紹時要專心聽。)
給玩具分類。和幼兒一起將玩具作簡單分類,例如,請帶車子的小朋友上來、請帶娃娃的小朋友上來。最后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帶來的玩具屬于哪一類。
分享玩具。→請幼兒談談玩玩具時應該注意的地方。→幼兒相互交換玩玩具。
(交換玩具時提醒幼兒相互道謝,老師并及時夸獎幼兒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很棒!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教學反思
讓孩子把最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一起感受共分享玩具的快樂!
這個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學習與人分享事物,是踏入群體的第一步,也是培養良好人際關系的好方法。
學習經驗延伸:
★日常活動︰可設定每周五為“玩具分享日”,讓幼兒在游戲時間將來帶來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親子活動︰設定一個活動日,請家長帶自己小時候玩的玩具來園介紹和大家分享。
【幼兒園案例:小班《分享快樂》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
• 案例:玩具壞了以后......
•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快樂的小蝌蚪
• 案例:晨間活動
• 案例:《我們的社區》主題活動反思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誰松的土》
• 案例:輕輕的扶起
• 案例:“老師,我成功了!”
• 案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 案例:淺析一位媽媽型教師的策略后之反思篇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毛毛蟲》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老鼠阿姨的禮物》
• 案例:快樂源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