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來看孩子可以說是我們老師理解孩子的一個誤區,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行為來推測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以此作為我們教學活動內容的起點,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中心”、“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初次見瀚興是在開學初的家訪工作中,那時的他被阿姨帶著到小區門口來接我們,看起來是個很靦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時我還在想這么大個兒的孩子還挺害羞,但經過開學幾周的觀察與了解,我才發現我對瀚興最初的判斷只是一個膚淺的認識。因為瀚興在班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愛動的孩子,與我最初見他的印象簡直判若兩人。上課時,別的小朋友都認真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而他則會在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突然發出“呵”或“呀”地一聲,同時做出電影“蜘蛛俠”的經典動作,讓老師和孩子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他身上,而且幾乎每節課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以為瀚興什么時候都是這樣,但一節紙工課改變了我對瀚興的看法。
那天,我教小朋友們折“東西南北”的紙偶,從頭至尾瀚興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座位,而是很認真地跟著我折“東西南北”,看著他那認真又帶有憨態的表情,真的很可愛。
瀚興前后動靜的表現讓我內心有些許的震撼,在他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好動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那么我們的活動就算是失敗的。仔細回想,瀚興以往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說是在給老師提醒:“你上的課不好玩,我沒有興趣”,而我卻認為他是在搗亂。是啊,根據孩子現在的年齡階段來說是動作發展的關鍵期,“好動”可以說是孩子的通病,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好動就一味地否定孩子,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個別差異性因材施教。
從表面來看孩子可以說是我們老師理解孩子的一個誤區,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行為來推測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以此作為我們教學活動內容的起點,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中心”、“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案例:好動的孩子】相關文章:
• 簡筆畫-少數民族的孩子
• 水彩畫-游泳的孩子
• 孩子的夢(小提琴)
• 為什么新入園孩子回家說餓
• 工筆畫-《游樂孩子》
• 簡筆畫- 圣誕老人簡筆畫-圣誕老人和孩子
• 水粉畫-跳繩的孩子們
• 水彩畫-愛吃蘿卜的好孩子
• 裝飾畫-《孩子和花》
• 膠帶創意手工小制作 DIY讓孩子超喜歡的玩具
• 簡筆畫-繪畫的孩子
• 紙箱廢物利用DIY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