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平均分》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活動中,能按要求進行數量分配,經歷把物體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配的涵義,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平均分》含反思教案吧。
教育目標:
1、經歷把物體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配的涵義。
2、在活動中,能按要求進行數量分配。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準備:
子圖片若干,桃子圖片若干,記錄紙若干。
幼兒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難點:
體會平均分配的涵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師:今天來了多少個小朋友?分成了幾組?每組都有幾個小朋友?幼兒觀察回答。
小結:我們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 4組,每組人數一樣多,都坐了8個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戲中,進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師:今天是猴寶寶們的生日,猴媽媽給猴寶寶買了一些桃子,請小朋友幫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幫忙嗎?小朋友分桃子的時候一定要公平,每個猴寶寶要分的(一樣多)。要不兔寶寶會不高興的。
2、幼兒嘗試“分桃子”
(1)師:4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兒分,老師提問記錄,強調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樣多。8個桃子呢?12個桃子呢?
(2)觀察記錄紙,發現了什么?提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小結:我們把越來越多的桃子分給兩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樣多。
(3)師:就在我們把12個桃子分給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會分得多少桃子?分給4只小猴子呢?幼兒分老師記錄。
幼兒觀察記錄情況,發現了什么?
小結:把桃子分給許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樣的桃子
3、總結;像這樣把許多物品分成幾份一樣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戲中,練習平均分配。
師:剛才小朋友幫猴子分桃子的事讓許多動物知道了,他們也想讓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們高興嗎?
第一組:“幫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組:“幫小貓分魚”
第三組:“幫小狗 小猴分食物”
第四組:“幫許多動物分食物”
延伸活動
老師發現小朋友特愛幫助別人,(自己鼓勵)回家后用我們學過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幫媽媽分一些東西好嗎?
活動反思:幼兒對平均分配這一概念的理解與應用是建立在具體的操作體驗中,通過一系列的情境體驗,幼兒興致很高,在快樂的分食物游戲中輕松的完成了目標,實現了玩中求學,學中求樂的學習理念。4、5個孩子注意力易轉移。需老師多加關注,及時調動孩子活動興趣。
小百科:平均數,統計學術語,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于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
【幼兒園小班教案《平均分》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教案《好看的窗簾》
下一篇:幼兒園小班教案《先和后》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