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中心思想
《鼠小弟,鼠小弟》是一個關于測量體重的故事,它的大意是鼠小弟和動物朋友稱體重,隨著一個比一個大的動物朋友們逐個登場,磅秤指針也一次次順時針地往前移動,小老鼠總是最輕的一個。最后鼠小弟又一次站到秤上,指針又回到起點,可是看上去卻比最后登場的大象還向前一格。這回輪到鼠小弟得意,大象呆了。
融入的數學元素
此繪本故事中蘊含著許多數學元素,如:對磅秤的認識,磅秤上指針的轉動,動物體重的變化比較等等。
活動的設計
年齡段:大班上學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磅秤上指針的轉動與輕重之間的關系。
2.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積極思考解決疑問,初步體驗故事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繪本中的動物卡片、排序底板、繪本課件、實物磅秤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繪本,根據故事內容按動物不同體重排序(知道磅秤上的指
針按順時針方向不斷朝前走,表示體重越來越重)
1.播放課件,欣賞繪本故事。
預設提問:圖片上的猴子和小老鼠要干什么呢?
猴子為什么笑話鼠小弟?猴子說“你瞧”,是瞧什么?
其他動物來稱重時,也說“你瞧”,也在瞧什么?
2.幼兒操作,按故事情節將動物與秤面排排隊。
預設提問:故事里哪些動物一個一個挨著次序來稱重的?
最輕的動物是誰?哪個秤告訴我們的?最重的動物是誰?哪個秤告訴我們的?
磅秤上指針的變化說明什么呢?
小結
故事中畫面呈現動物的秤面的指針能夠告訴我們哪個動物輕,哪個動物重,秤面上
的指針往前走一點,就告訴我們后來的這個動物比前一個動物重一點了。
二、解決故事中大象的疑問(理解當秤上沒有重量時,指針會自動歸零的
特點)
1.繼續播放課件并講故事引出問題:“鼠小弟真的比大象還重嗎?”
2.幼兒稱重,幫大象找找答案。
(1)幼兒稱重體驗活動:幼兒人稱,大家觀看稱面上指針的變化。
預設提問:你站上磅秤的時候,磅秤上的指針是怎么樣的?你下磅秤的時候,磅秤上
的指針又怎么樣了?
(2)發現謗秤上指針的變化,你能解決大象的問題嗎?
小結
大象稱完體重,從磅秤上下來的時候,秤面上的指針回到了原位。而當鼠小弟站上磅秤的時候,秤面上的指針動也沒有動。大象沒有看到指針的變化過程,誤認為鼠小弟稱重時比他自己稱重時指針的位置又向前了,而產生“難道他比我還重”的問題。其實,鼠 小弟沒有大象重。
活動的反思;
按照故事的線索開展了第一次教學活動,但是幼兒一直在用動物的大小解釋體重的輕重,怎么也無法解釋最后小老鼠稱體重時,磅秤上指針竟然會比大象又向前移動,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活動,再次解讀繪本,發現繪本暗藏著引發幼兒思考的玄機。
玄機一:混淆大小和輕重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故事中的磅秤上只保留指針,故意省略了表示重量的數字,所有稱體重的角色大小又都具有明顯差別,對運用磅秤上的精確重量判別體重造成干擾,致使幼兒仍然會沿用以往運用目測大小的方法估計大致體重。
玄機二:強化稱重的結果,忽略稱重的過程
這個故事中只出現每次動物站上磅秤稱體重的結果,有意省略每個動物稱重后離開磅秤的畫面。利用幼兒只關注磅秤指針的靜止狀態,不關注上下磅秤時指針移動的瞬間變化的普遍現象,引發大象最后幽默的疑問。這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由此反映了作者財學齡前小讀者特點的深刻了解。
這個故事結果所制造的問題,正是需要幼兒從關注靜止的結果到關注動態的過程,才能解決最后的疑問,產生幽默一笑。由此可見,這一繪本并不單純地在向幼兒傳遞有關稱重的知識,還包含著許多能力的培養,如:靈活地觀察判斷思考、將過去的經驗用于新情景、清晰而準確的思維和交流等。為此,我們有了新的解讀,及時對活動加以調整,重新進行了活動設計。
第一,考慮活動環節之間的邏輯性,做到簡潔明了,環環緊扣,將關鍵點加以分解,層層遞進,真正做到幫助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1)融人故事的排序活動:在聽故事中融人動物依次稱重先后,以及稱重中磅秤指針顯示的圖像的兩次排序,使每個幼兒對動物稱重中指針變化與動物建立一一對應關系,并識辨磅秤上指針(順時針方向)越向前表示越重,既熟悉了故事內容,又為大象產生的問題似乎有其“合理”奠定了基礎,揭示了矛盾。
(2)人人參與稱重的體驗活動:在體驗活動前提出看一看每人稱前指針位置;站上磅秤指針變化;下磅秤指針變化。啟發幼兒關注每人稱重時磅秤指針變化的全過程,讓幼兒在通過稱重中獲得了磅秤指針回復到“0”的經驗。這正是幼兒缺乏的經驗,也是繪本中省略的畫面,更重要的是解決大象產生問題的必要條件。
(3)體驗活動后的交流討論:抓住幼兒得到的新的認知經驗,啟發幼兒自己來說清大象產生的問題是不可能的道理,變教師的小結為幼兒的結論。使這個詼諧幽默故事內含的教育作用,在共同參與中得以體現。
第二,課件制作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的作用。尊重原作的繪畫風格,整個課件都采用原作的黑白單色,空白的背景,將幼兒的視線集中在磅秤上,特別是在每次動物稱重時都將稱面放大,使幼兒關注指針的變化,在幼兒解釋大象問題時,又將磅秤指針設計為前進和倒退的動態變仳,對幼兒觀察、思考在自身體驗后進一步認識,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經過幾次調整方案實施以后,幾乎有800-/0以上的幼兒能用自己稱體重的經驗理解磅
秤指針轉動與體重的關系,幫助故事中的大象解決問題,說清理由。
附故事內容(改編)
猴子指了指秤說:“鼠小弟、鼠小弟,你站上來看看!”鼠小弟站到秤上,猴子 一看,笑著對鼠小弟說:“哈哈哈,指針一點兒也沒動!”猴子自己跳上了秤:“你 瞧,我比你重多啦!”小豬來了,看見小猴在秤上,它笑了,說:“哈哈哈,才那么一點兒啊?!”它站到秤上說:“你瞧,我比你重多啦!”獅子來了,看見小豬在秤上,它笑了,說:“哈哈哈,才那么一點兒啊?!”它站到秤上說:“你瞧,我比你重多啦!” 馬來了,看見獅子在秤上,它笑了,說:“哈哈哈,才那么一點兒啊?!”它站到秤上說:“你瞧,我比你重多啦!”河馬來了,看見馬在秤上,它笑了,說:“哈哈哈,才那么一點兒啊?!”它站到秤上說:“你瞧,我比你重多啦!”大象來了,看見河馬在秤上,它笑了,說:“哈哈哈,才那么一點兒啊?!”它站到秤上說:“你瞧,我比你重多啦!”這時候鼠小弟站在大象的后面,大象得意地對鼠小弟說:“來吧,鼠小弟,你站上來看看!”鼠小弟站到了秤上,大象看著磅秤上的指針驚呆了:“鼠小弟怎么比我還要重?”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鼠小弟稱重》教案】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優質課數學《印章組》教案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